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结合践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结合践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机制

李永祥

乌审旗职业中学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300

摘要:企业想要提高商品质量,就要从“短平快”的发展风格中解放出来,将提高收益为第一要义的企业生产模式,引导到高产品水平为主要宗旨的路上。这就需要企业再招募人才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员工的工匠精神,因此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其工匠精神的培养,才能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需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才能在于企业、学校的配合过程中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本文通过几个具体案例出发说明了政府、企业与学校如何结合起来践行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键字:政府;企业;学校;工匠精神;有效机制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制造商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过分追求即时效益,逐渐忘记了生产质量才是制造业中最重要的要素。过分追求效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表现,想要避免这种忽视商品品质的不良影响就要从员工的培养上花费更多精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可以提高产品水平,更能起到促进企业的进步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与学校三方面充分结合,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达到最终目的。

一、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工匠精神

员工如果缺乏工匠精神,就会把工作简单地看作谋生工具,不仅会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到负担重、过程痛苦,还会因为缺乏责任心与使命感而无法将自己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提高到最高水平。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而员工又是从学生开始成长起来的。因此,如果在校园阶段学生就开始理解和践行工匠精神,就是从源头上解决了企业缺乏活力的问题。虽然目前大多数学校还是将绝大多数师生的精力放在提高学习质量,增加知识储备,强化专业技能方面,但是不代表工匠精神的培养就是可以忽视的。素质教育作为当代教育无法逆转的大势所趋,学校有义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与格局,将工匠精神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有利于学生提前培养工匠精神,形成较为全面、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在教师为学生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有很多教学内容是与生产质量与获得利润是息息相关的,这个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达的态度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对于行业的认知。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以如何获得最大效益为中心展开知识的讲述,学生心中就会将企业受益视为最重要的生产准则。而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将知识围绕着如何能够更加完美地完成工作,如何能将一件事做得更加精益求精,学生的脑海中,工作质量就会成为优先于一切的存在。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将完美地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工作描述成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是,学生也会更好地完成工作中获得更多成就感,从而拥有了工匠精神。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工匠精神

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工匠精神的问题大多是由于学校没有充分重视素质教育,缺少对学生践行工匠精神意识的培养,但是作为已经拥有众多员工的成熟企业,从别的方面找原因之外更应该拥有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其中提高员工工匠精神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加强思想教育,让员工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于工作的敬畏之情,产生充足的责任感和荣辱与共的意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帮助员工提高工匠精神,用更加轻松和积极的心态完成工作的同时,还能大大提高工作质量。除此之外,企业还要通过调整企业文化来提高工匠精神。如果一个企业始终以营利为第一要义,那么就会为了提高收益而忽视产品质量。创立以产品质量为生产第一准则的企业文化也是加强员工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例如:在企业各种团建活动中可以设置有关提高生产质量话题畅所欲言的环节。员工不仅要说出自己的工作环节中有哪些可以提高工作质量的地方,还要对与自己相邻上、下游环节的工作流程提出建议,在这种畅所欲言的环境中,员工更容易形成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氛围。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对工匠精神教育的缺失。

三、制定政策条例,提高企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如果仅仅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支持而发展,那么就会在践行之路上受到多种经济形势的影响,从而无法畅通无阻地真正在社会之中顺利得到传承与继承。因此,想要让社会中形成人人都践行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培育现代中职学生工匠精神高尚素养,就需要得到更广泛、更有力的支持,政府在此时就可以起到很强大的推动作用。当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让企业不再需要为了业绩与盈利而汲汲营营,就能让企业与员工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商品质量上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与规范上,而非不顾一切地提高收入。而学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也需要部分政府的支持。如果对于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不顾一切的校园氛围不加以干涉,就会将学生心中的工匠精神扼杀。只有当学校不再以成绩为唯一的教育目的,学生心中的工匠精神便有了可以萌发的土壤。

比如,当学校过分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工匠精神的培养时,政府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观优秀工厂,并在向导的讲解过程中融入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描述,让学生形成认真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是值得骄傲的事的心态。当企业过分注重生产效益的时候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如果企业因为提高了产品质量而造成了经济效益短期下降的后果,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部分补贴,让企业渡过难关。在政府的积极干预下,学校与企业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与员工的工匠精神,最终获益的是中国的商品经济。

总结:

工匠精神不仅对于员工个人来讲是非常必要的自我发展条件,对于企业来说,其作为可以让企业永葆活力的秘诀,也可以大大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对于国家来说,工匠精神更是提高商品经济质量与市场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工匠精神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能起到有效促进的作用,践行工匠精神势在必行。但是由于践行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学校的培养,企业的支持与政府的扶持缺一不可,因此制定政府、企业与学校三方结合践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机制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杨玉,高明.协同发展视角下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01):17-21.

[2]贾秀娟.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