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5
/ 3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路径探究

邱洪云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400067

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遵循党中央所制定的教育方针,以总书记提出的指导思想为纲领,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积极推动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这样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然而,不少高校在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时面临着某些困境,这必然会影响培育成效。因此,下文主要以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及其重要性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分析各高校在培育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时面临的困境,并且以此为基础探讨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正确培育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

引言:在《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发布之后,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1]。《意见》明确指出了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总体要求、培育任务及工作要求。然而,不少高校在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过程中会出现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影响培育工程的推进及效果。因此,各高校要积极寻找在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时遇到的问题,以此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才能有序推进并且取得良好效果,以此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同时,这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途径,以此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良好条件。

一、关于培育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以党支部书记为主体的基础性工程,主要是指将高校的党支部书记培养成党建带头人及学术研究的带头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各高校都要积极开展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这不仅是为了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也因为该培育工程具有诸多实际意义,比如:

首先,“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有助于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高校教师都是受到长期、系统教育的高素质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是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这些高素质知识分子群体能否始终跟随党中央的“脚步”,很大程度取决于党支部书记能否发挥出模范先锋的作用。各高校通过开展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可以培育出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党支部书记,以此带领广大教师跟随党中央前进,并且帮助广大教师成长、发展。这样,高校的各项事业才能有序推进且稳定发展。

其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途径。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程,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固的战斗堡垒”的相关论述。高校党支部是贯彻落实“从严治党”工作方针、党中央的路线及政策的主要场所之一,而党支部书记则是领导高校党支部的主要人物。通过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可以挑选出业务能力“靠得住”、政治觉悟“拿得住”的党支部书记,以此确保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按照新要求、新标准有序开展,进而达到强化高校党支部政治功能的目的。这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最后,各高校积极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还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方针。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各高校提出了“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任务,这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方针的关键。通过“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可以有效提升党支部书记的业务能力、政治觉悟,以此营造出良好的高校科研、教学氛围,进而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方针打下良好基础。

二、关于培育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时遇到的困境

在《意见》等相关文件发布之后,各高校逐步将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列入整体工作规划中,这是发展科研教育工作及党建工作的关键[2]。虽然《意见》明确指出了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的任务及要求,但是大多数高校在培育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时往往会遇到以下困境:

(一)主体认知有所欠缺

在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中,党支部书记是培育对象,同时也是其中的“主体”。但是,不少党支部书记的自我认知有所欠缺,从而影响培育工程的推进及效果。首先,大多数党支部书记没有明确自己的身份及岗位职责。目前,各高校的党支部书记主要在众多教学、科研骨干中挑选。因此,不少党支部书记只关注教学及科研这两个主业,认为党建工作只是无关紧要的“兼职”,从而忽视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其次,不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受到“兼职”思维的影响,所以大多数党支部书记都存在“重主业,轻党建”的想法,某些党支部书记甚至会产生“党建工作无用论”的观点。所以,这部分高校党支部书记的政治觉悟是有所欠缺的,必须及时加强;最后,不少党支部书记只关注职称、晋级的相关问题,没有将精力放于发展党员及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上,这便是典型的责任意识及组织观念过于薄弱。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不仅仅是简单地培训党支部书记,而是涉及到高校科研、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对于提升高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少高校仍然没有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影响培育工程的推进及效果。例如,大多数高校的党支部换届机制有所欠缺,从而导致党支部书记的轮换不够科学、合理;其次,不少高校在挑选党支部书记时没有严格遵循“双带头人”的标准,这样必然无法选出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强的党支部书记,从而影响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培育体系诸多不足

若想确保“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有序推进并且取得良好效果,那么各高校必然要构建完善的培育体系[3]。然而,不少高校都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培育体系,从而限制党支部书记专业能力及政治觉悟的提升。首先,大多数高校的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培训方式不合理。如今,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时都是采用“集中式”的培育方法,缺乏针对性。然而,高校党支部书记的个人履历、专业能力都有所差距,“集中式”的培育方法必然难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从而影响培育成效;其次,大多数高校缺乏专业培育教员。如今,大多数高校都没有组建起专业的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教员队伍,这样必然难以有效促进党支部书记提升整体素质;最后,不少高校没有把“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列入工作规划中,尚未完善培育制度、体系。同时,大多数高校在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之时,培育方向没有紧扣“双带头人”的素质要求,从而导致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务”的情况,这必然会制约党支部书记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关于培育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正确路径

根据以上论述,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时存在诸多困境。如何有效破解这些困境?各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思想观念,推动培育工程重要前提

在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中,高校党支部书记不仅是培育对象,也是其中的主体[4]。高校党支部书记有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直接关系着“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否可以有序推进、能否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各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党支部书记转变思想观念,以此让他们成功树立主体意识。首先,各高校要让党支部书记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以此确保他们改变“党建工作是‘兼职’”的错误想法,进而让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以党建工作为中心而展开;其次,各高校要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此提升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各高校可以对党支部书记加大考核力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职称、发放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由于工作成效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党支部书记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党建工作;最后,各高校要重视培育对象的素质。在选配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各高校应该遵循“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原则,以此选出业务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的培育对象,这是确保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

(二)规范管理机制,确保培育工程稳定持续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无法在短期内看到成效,这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基础性工程。若想确保培育工程的稳定性、持续性,那么各高校要及时完善管理机制,以此做到规范管理。首先,校方要把“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当作整体工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协调各部门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其次,校级党组织要根据实施培育工程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同时,校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换届选举活动”的管理,以此确保基层党支部书记“换届选举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改变“简单化”“过场化”的情况;最后,校级党组织还要与各院系各部门加强沟通、交流,以此做好相应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进而确保“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有序推进。

(三)完善培育体系,增强培育工程实际效果

若想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突出的党支部书记,那么各高校必须要尽快完善培育体系[5]。首先,校方要改变以往的“集中式”的培育方法,而是构建可以满足不同培育对象现实需要的“分层化”式培训体系,以此提高培育工程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样,各院系各专业的党支部书记才能得到发展,进而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其次,各高校要积极提升“双带头人”培育教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比如,各高校可以通过当地教育部门来引进优秀的、专业的培育教员,这是提升“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整体素质的重要前提。同时,各高校还要积极引导党支部书记树立“自学自查”的意识,让他们按照“双带头人”的标准去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最后,各高校还要尤为关注对党支部书记的“实务培训”。在党支部书记正式上岗之后,校方要严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开展实务培训。这样,党支部书记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逐步达到“双带头人”的标准。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可以每隔一个月举行一次座谈会,以“如何做好教研、党建工作”作为会议主题,以此让党支部书记通过交流自身经验与心得体会获得成长。总之,各高校要积极完善培育体系,以此达到增强培训实效的目的。

四、结束语

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需要漫长的探究、摸索,其具有系统性、长期性、持续性的特点。因此,各高校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培育对象的思想观念,以此让他们意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各高校还要积极完善管理机制及培育体系,以此确保“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有序推进并且取得良好效果。这样,高校党支部书记才能形成出色的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以此带动广大教师成长、进步,进而为建设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孟祥宾,刘海邦,魏泽.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路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01):8-12.

[2]李岩.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路径初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04):73-75.

[3]葛静.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策略及问题研究[J].才智,2020,(36):55-57.

[4]黄勇,王赛赛,张效云,常晓彤.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浅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0,(06):536-538.

[5]魏若彧.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构建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