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动因及策略研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动因及策略研析

陈春华

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句容 21240 0

摘要:从研析“课程思政”的内涵出发,研析中职实施“课程思政”的动因即有助于“三全育人”、“三教改革”及学生“三观教育”的形成;提出新时代中职实施“课程思政”需要健全“课程思政”组织管理体系,提升“课程思政”教师综合素养,完善“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优化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形式等策略。

关键词:中职;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三教改革

2020年9月29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思考,由此,研析“课程思政”的内涵、动因及策略,或许能豁然开朗。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课程思政”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2016)学术年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场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对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的回应。“课程思政”虽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但同样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 “三全育人”、“三教改革”、学生“三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思政”的本质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将“为党育人”与“为国育才”有机统一。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换不是简单的文字顺序调换,其理念及内涵完全不同。思政课程是以课程为主的概念,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而“课程思政”则是以思想政治为主的概念,是以课程为主要形式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更高要求,更是新时代课程育人方式的丰富和完善。[1]

(三)“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广义上理解,“课程思政”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构建“三全育人”模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从狭义上概括,“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授业、解惑与传道有机结合,是一种“寓德于教、以德促教”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动因分析

(一)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三全育人”格局的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不是哪一门课程,不是哪一位教师或哪一段时间的事情,而是一项立德树人的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强调包括思想政治课在内的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涉及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带动“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推动 “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和机制的完善。

(二)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三教”改革任务的顺利推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任务,以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再次明确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计划。“课程思政”是 “三全育人”理念、模式,也是教育教学方法、措施,“课程思政”的提出能较好完成“三教”改革任务。一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增强教师立德树人使命感、责任感,打造一支德技精湛的教师队伍,解决“谁来教”的问题;二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合理修订专业教材,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材体系内容,建设一批内容形式精良的课程,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三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推进教法改革,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寓德于教、以德促教,形成一套精准施教的有效教法,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三)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三观”教育的有效开展

学校教育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立德树人的客观要求。实施“课程思政”能推动“三全”育人工作,落实“三教”改革任务,这些工作的推动与落实能整体提升学校办学的层次与水平,教师教育教学的方法与能力,促进教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引导学生认知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意识,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中职学校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研析

(一)健全“课程思政”组织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体系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保障。“课程思政”是一项立德树人的系统工程,顺利实施须要建立健全学校层面组织管理体系。实施“课程思政”一是要成立由校长室、教务处、专业部、教研组等部门组成的“课程思政”管理机构,加强对“课程思政”的组织领导,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畅通“课程思政”的工作渠道,在学校内部贯通“课程思政”工作机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学校办学章程,丰富学校办学方针、校训校风内涵;二是要制订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学生评价等一系列操作指南,指导部门及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把“课程思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三是要制订“课程思政”评价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各部门及全体教师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提升“课程思政”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与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课程思政”建设的好教师一是要心系国家和民族,不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通过自身的强烈爱国情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课程思政”建设的好教师二是要有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文化课教师要培养科学素养,要知晓中国科学发展史,中国车、中国路、中国港、中国桥等“超级工程”全球第一,北斗、天眼、天鲲、蛟龙等“国家重器”世界领先;理工科教师要培养人文素养,心中有5000年中华文明史,知晓经史子集,通读四书。教师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教书“授业”的同时,用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育人“传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学生“四个自信”。[2]

(三)完善 “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是“课程思政”实施的载体。实施“课程思政”需要建设一批德技并修的课程,一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从实施性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修订学科、专业课程,完善教学设计的制定到课程的优化设置,再到教学设计过程的完善,都必须设立一定的思政目标;二是要引导学科、专业课教师挖掘、提炼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质、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教育内容,将这些元素有机融入学科、专业教材;三是要加强工学交替、跟岗见习、顶岗实习过程的育训结合,围绕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价值认同,精心设计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四是努力建设一系列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科学严谨、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企共建教材。

(四)优化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途径。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实施“课程思政”要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一是要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找准课程教学环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组织,创新课堂教学,采用“寓德于教、以德促教”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训练学生认真、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不怕吃苦、不畏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二是要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三观教育、理想信念及就业创新教育有形化,将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入有形的教学活动,促进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总之,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要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健全“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形成全员参与“课程思政”的氛围,才能更好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任务,才能更好地履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梁暹.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51-51

[2]周率.“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与实施策略[J]. 活力,2019.(2):70-72

[3] 教育部等九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Z].20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