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浅谈班级管理

吴志刚

四会市下茆镇马陂东霖学校

【摘 要】: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组织作用,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优秀班风的建设,都离不开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的责任感和敬业心。
【关键词】:班主任 新时代 抢新机 个性 轻松化 优秀班风

【引言】
 2020年的新时期是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是社会不竭转变的时期。时期的成长转变请求全面成长高素质人材,培育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材,班主任管理事情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在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人文规划等方面特别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班主任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工作部署要抢先机。

一、新学期抢新机。

每到新学期即将开始时,班主任都会迎来许多繁琐的工作,因为还没有正式开学上课,不少班主任都没有将这些工作纳入正式的议事日程,错过了做好新班级前期管理工作的有利时机,班主任此时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谈,将能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素质、兴趣爱好、人生目标等具体情况摸清。在收集了这些详细资料之后,班级内部事务安排的“待定”计划正逐渐走向“明确” ,只需稍作调整,你就可以得到一份灵活的学生座位表、一份干净的历史记录、一份班级官员名单、一份学习兴趣小组名单,以及一份在开学第一天张贴在教室里的表格,这将有助于班级的顺利发展,从而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是班上的一员,也是一个班的主人。他们在学校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全班同学一起探讨我们班规课的开展培训,班干部制定了《规则》 ,组织全班同学参与讨论,确定了《规则》的班级管理方案。它包括班干部、学习兴趣小组、学生个体三个层次的管理,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各负其责,共同努力。通过全体学生对班级文化和规章制度、班级管理的方案讨论及制定,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和人性化,达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管理目的。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班今后的发展方向(争创文明课堂,健康课堂第一)在本次活动之后,不仅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策划中来,而且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主体性,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律、自强、自立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增强了集体凝聚力,促进了学生在学校的个体社会化。

三、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把班主任工作轻松化。

班主任心中首先要知道,不同的人群组成的一个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想法不同。班主任只要抓住班级的情感支点,就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加轻松。一般来说,班上大多数学生纪律严明。只有少数学生经常违纪。只要有针对性地对这极少数经常违纪的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工作中的干部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班级工作,班级管理基本上是有效的。要充分了解班主任学生的人格心理,深入分析经常违纪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好他们的优缺点,夸大他们的优点,针对他们的缺点开展教育工作,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班主任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进行交流与融合,产生心理共鸣,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例如:我在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工作时,有个学生叫吴志鹏,他人比较聪明,但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并且这个学生喜欢表扬,摸清了这个学生的个性后,我就对他进行谈心。因为他父母出外打工,所以在家里每天中午没人煮饭给他吃,他只能在小卖部买点东西填饱肚子或者干脆就不吃,因此,中午这段时间他根本就无所事事,这一段时间他也就干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来。所以我就从他的生活入手,开始叫他来我宿舍吃饭,让他感觉餐桌的温暖。然后培养他自己动手做饭、煮菜,让他体验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让他体验到自己做出来的事自己会感到特别开心,从而根本上去改变他的坏习惯,使他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改变他不劳而获的坏习惯。

要做好每个学生的人格教育,就要通过班干部更好地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共同特点,从而达到管理教育的效果。要通过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确立班级的共同特点,明确班级管理教育的最新理念,并与新时期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使学生围绕这一方向,与班干部共同努力,通过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使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新班主任,接受新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从而使学生团结在新班主任周围,配合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的“班容班貌”焕然一新,气氛新颖,风格新颖,产生新的动力,形成新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改进班级管理教育工作,让这个班的班级工作做到最好,使我们这个大家庭成为全校最突出的班级。

一般来说,对学生的通识教育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小学教师,就必须热爱班主任的工作,善于研究和探索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拿出一颗心,给予所有的感情,严在时严,爱在微妙,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尽可能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论和谐概念[J],东岳论丛,2002,(4)

  [2]刘居富,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