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师范类艺术生专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3

“思政”元素融入师范类艺术生专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张艳

湖北工程学院 432000

摘要:在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当下,“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在师范类艺术生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大学生们用思政视角的思想引领方式,更好地去领会专业知识的内在属性, 才能达到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思政元素 专业教育 高校 师范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面对 “课程思政”这个理念,不能去进行简单的、孤立的解读,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进高校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模块、方方面面,才能在润物细无声处达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责任,人民教师乃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9月9日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师范类艺术生培养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未来的艺术教师,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大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对师德师风、德育美育的要求更高,师范类艺术生不仅是德育美育的学习者、接受者,更是德育美育的传承者、传播者。

师范类院校是未来教师的培养基地和摇篮,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任。在师范类院校,要依靠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施来培养师范类艺术生的职业素质。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要“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同时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师范类艺术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对培养未来艺术教师队伍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师范类艺术生是否能够胜任未来的教育工作,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要在师范类院校中的各类课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加强师德教育。

一、“思政”元素融入师范类艺术生专业教育的现状

从课程建设方面来分析,将“思政”元素融入师范类艺术生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艺术类课程体系架构必要的理论研究支撑和课程实践模板;同时也缺乏课程建设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符合本校学生适用的教材、教法以及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体系等。

从施教群体方面来分析,思想上准备不足,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受专业技能的重视度和就业率提升的关注度影响,往往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提升,另外,艺术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联系的深度力度广度不够,缺乏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的自发性行为。

从受教群体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初进大学校园,由中学生转变成为大学生,目标的暂时缺失,又远离了父母老师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在高校这样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容易放松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另外,大学生们的普遍心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理论性太强,学起来枯燥乏味,与专业联系又不密切,对自己未来发展就业帮助不大,缺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愿性和内驱力。

二、“思政”元素融入师范类艺术生专业教育的途径

(一)融入教辅材料建设

2006 年 1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出版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决定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集中全国力量组织编写。明确要求,未经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再自行组织编写、出版发行各种名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自2018 年以来,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陆续出版发行。但这并不意味着“进教材”的工作一劳永逸了。

高校师范类艺术生专业教育内涵建设离不开专业教材的建设,科学专业的教材资源可以保证师范艺术生专业教育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开拓多元化的艺术专业教辅材料的编写,既注重理论课教辅材料的开发,也注重技能课教辅材料的开发。在内容上注重创新,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把有地域性特点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化的转化加工,有效融入艺术赏析类教辅材料之中。在形式上注重创新,除了传统教材,还可以建设开发网络教材、视频教材、微课教材等,让“思政”元素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融入艺术专业教辅材料建设。

(二)融入课堂教学

1、理论鉴赏类课程

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理论课鉴赏类课程教学,运用合适的方式,在适当的模块、环节引入思政的内容,不落痕迹、自然而然的达到育人目的。例如《音乐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舞蹈剧目赏析》之类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列举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舞蹈作品进行介绍赏析,即为很好的课程思政资源和方法,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舞蹈作品中所蕴藏着崇高的道德精神和理念价值;德艺双馨艺术家们的生平以及在艺术上的不懈追求,这些都可以用来作为课程思政的育人素材,在课堂上传授。使学生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也能在思想上接受积极的教育、道德情操上受到深刻的震撼、情感上产生不断的共鸣。师范类艺术生是未来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师,身上背负着中小学生德育美育教育的任务,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发起课堂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师?引导学生从未来的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师的角度思考优秀艺术作品的教育力量,背后的人格和精神支撑,从而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养成良好的素质、品德。

2、创编类课程

把“思政”元素融入艺术创编类课程,促进音乐的主体关注国家和社会,创作出主题鲜明、具备独特时代语言的音乐、舞蹈作品。例如《舞蹈创编》课程,将红色革命题材融入教学,学生在编排和编创过程中通过了解当时的背景、环境、人物,深刻感受革命者的不怕吃苦、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精神境界,从而反射到个人自身,改变自身不足,摆正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会红色精神的境界。《歌曲分析与写作》、《录音艺术》之类课程,可以通过对爱祖国爱人民经典主旋律歌曲的分析、改编、创作,让学生成为载体,在学习到编导编创技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得以理解升华传播,从而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3、实践实训类课程

实践实训类课程在师范类艺术生专业课程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实践的训练,可培养出师范类艺术生的专业素养、道德品质、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器乐类实践课程,以合奏、重奏的形式,融入红色音乐作品表演排练;声乐类实践课程,以合唱、小组唱、表演唱的形式,融入红色音乐作品表演排练;教师在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的过程中,把“思政”元素融入音乐、舞蹈专业的实训活动,发挥艺术类专业的优势,通过比赛、展演等活动将排练的作品搬上舞台进行实践,从而达到大范围的传播效果,更有效地保障育人效果。

(三)融入社会服务

高等学校职能是指高等学校为适应社会分工与社会发展需要所承担的社会任务。一般来说现代高等学校应当具有三种职能,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知识以及为社会服务。与之相对应的工作即为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工作,其中社会服务工作大多数是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延伸。师范类艺术生应该发挥艺术专业特长,将融入思政元素改编创作排练出来的音乐、舞蹈作品运用于社会服务,在为专业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能做到以艺术实践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1、融入中小学校

人们在一生当中的各个阶段会接受各类教育。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其中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当中最初接触的即为小学时期和中学时期的教育,小学和中学时期的教育影响着一个学生往后一生的发展,故而中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师范类艺术生可以把融入了思政元素的艺术作品引入中小学校,借助音乐舞蹈载体对中小学生进行红色思想的熏陶,开展音乐欣赏、参演舞蹈片段,调动中小学学生兴趣,重视学生的体验, 以便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锻炼师范类艺术生将学校里学得的理论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教学相长的同时,还能达到针对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融入社区

社区文化也是社区全方位的文化,在建设社区文化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红色音乐作品所具有的的旋律能让人回忆那个年代不屈的精神,奋发的意气,融入思政元素改编创作排练出来的舞蹈作品,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怀,能够将人们团聚一心。即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开拓人们眼界,又增长了自身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社区文化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的人文素质。

师范类艺术生可以将融入了思政元素的艺术作品引入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功能,有利于市民共享红色艺术文化教育,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要,达到社会社区和谐的目的,对于高校发挥服务和影响社会的功能有所助益,还可以提高大学生们对于社会服务的责任心。

“思政”元素实则是一种思维工具和认识方法。在师范类艺术生专业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是要学生生硬学习政治理论,而是为了要帮助大学生们用思政视角的思想引领方式,更好地去领会专业知识的内在属性,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① 韩承敏.“专业+思政”双主体融入教改的探索与启示[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0,31(01):5-8.

②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10/c_1119542690.htm

③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https://wenku.baidu.com/view/2f930101cc17552707220875.html

④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049/201110/xxgk_125722.html

⑤ 薛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研究[J]. 高教学刊,2018(14):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北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课程思政”教改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师范类艺术生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023

182-184+187

姓名:张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10 籍贯:湖北潜江


单位: 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 单位所在省市: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 邮编:432000


研究方向:民族音乐 职称:副教授 学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