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探究

管了 陈焦

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 255400

摘要: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较来讲,在教学内容的宽度以及深度皆有着非常大的改变,从而也提升了学生们学习化学的难度。化学学科身为高中时期比较关键的一门学科,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在高中化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平衡原理的知识内容,同时也是老师的教学难点。本文主要将以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进行探究分析,以求能够为高中的化学老师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平衡原理;运用

学生在对化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困难,因此就会使学生丧失对化学的学习信息以及学习兴趣。而目前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知识内容就是平衡原理,因此怎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平衡原理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一定的就出措施。

  1. 合理的掌握化学平衡原理

首先让学生们初步掌握化学平衡的含义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是审查学生们能否充足把握化学知识内容的关键。在详细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能够具有对化学平衡状态良好判断的水平,需要让学生学会解析化学平衡状态,使其知道化学平衡会随着多种外界因素的改变而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逐渐把握在化学平衡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关于化学平衡解析评判的方式。与此同时,老师能够根据部分比较经典的案例,指引学生理解在化学平衡情况下产生化学反应。老师需要有意识的改变外界条件,比如:调节反应物的质量以及转变反应条件等。在此种动态的化学状态里,让学生解析化学反应的状况。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灵敏,从而学生们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的感悟到,能够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动精准地掌握化学平衡的状况。因此,老师可以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对学生培训的强度,只有使学会熟练地理解并掌握了化学平衡状态,才能够让学生独自应对化学难题[2]

例如,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会遭受周边环境温度因素的干扰,因此需要在温度非常高的环境下来进行相应的化学实验。因此,学生就能够借助温度来判定化学现象。如果温度稳定的时候,就表明这个化学反应完成了,已经实现了化学平衡的状态。不相同的化学反应流程在对其判定平衡的过程中,皆有着不同的参考因素,老师需要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将经典的化学反应案例实行解析,指引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评判标准。如此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相应的平衡状态。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的解析化学问题,更进一步提升了化学教学的品质。

  1. 巩固化学平衡的基础知识

在产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会影响化学的反应,所以只有熟练掌握干扰化学平衡的环境因素,才可以有效地掌握化学平衡。因此。老师可以建设平衡移动的相关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化学原理的运用水平[3]

例如,在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时候,可以把带活塞的注射器加入适量的二氧化氮,并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再把活塞推到原来气体的一半,观察变化。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分享出来,有的学生就会说“气体的颜色先是变深,然后又慢慢变浅,然后经历一段时间之后,气体颜色就没有变化了,但是相比较原先的气体,颜色比较深。”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出相应的化学平衡原理。通过让学生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学平衡的原理,在观察化学平衡移动模型的过程中,更加扎实了学生化学平衡的基础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成效。

  1. 通过实验,扎实化学平衡原理

老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原理,同时化学实验也会让很多的化学问题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充分的理解与掌握化学平衡原理。由于化学平衡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反应过程,其需要历经一段反应的过程才能够渐渐地达到平衡的状态。因此,老师能够选择部分比较经典的化学实验,通过为学生演示的化学实验反应流程,使学生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逐渐观察实验的变动。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会让学生更加直观体会化学的学习。通过对部分经典化学实验的观察和解析之后,学生就会根据对化学平衡相关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灵活地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切实遇到的化学问题[4]

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盛水的杯子里加入的蔗糖,然后进行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当老师加入一定量的蔗糖之后会怎么样?”这时学生就会说“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但是加入一定量之后就不溶解了。”接着老师在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呢?”然后,学生就会回忆以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思考后回答“并不意味着停止溶解。因为当蔗糖溶于水的时候,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解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老师说完之后,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三维动画展示溶解的过程。在学生理解了溶解过程之后,老师可以借助一氧化碳和水的实验,来为学生们进一步的讲解化学平衡状态。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各个因素,防止学生因为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误差。运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会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还会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化学平衡原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难题,所以,如果想要有效地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难题,就需要老师挖掘出更多有效合理的学习方式,并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化学平衡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切实的解题以及化学学习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樊春潮.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探究[J].读天下(综合),2020,(9):1-1.

[2]李红锐.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9,(34):103-103.

[3]杭玉美.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43):158-158.

[4]洒永峰.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研究[J].好家长,2019,(3):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