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探究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宋贺

绥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 绥滨 156200


摘要:在大豆绿色生产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科学利用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能有效保护田间有益生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毒性大、残留期长的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用量,同时充分利用绿色防控技术,确保病虫害的损失能够降到最低,使大豆的生产效益和总收益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所采取的绿色防控技术要点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治技术

引言

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减少化学类农药使用量为目标,统筹采用生态控制、生物农药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节等对环境友好的技术措施,确保病虫害能够得到充分的控制,从根源进行根除,以此体现出更加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能,为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当前我国绿色攻关的过程中,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关键所在,因此要高度关注相关方面的技术要点。现将大豆病虫害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等内容进行如下总结。

1物理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中的物理防控是指利用简单的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声音、光、热等)防治病虫害,在实践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所采取的绿色防控技术和相关方法主要包括覆盖遮阳网、防虫网及塑料薄膜等阻隔病虫,利用扇吸式多功能捕虫器、频振式杀虫灯、紫外线灯诱杀害虫等。太阳能电源供电的扇吸式杀虫灯,是装置轴流风叶或者涡流风叶,风叶在旋转时产生吸力,飞虫经诱虫灯诱来,靠近风口被吸进集虫瓶中。其改被动捕虫为主动捕虫,这样的防治措施十分高效,而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更为简单方便,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应用,更加灵活,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应用,无需经常性的对其进行清理和维护等等,所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应用优势,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广泛推行和应用。  

2种衣剂包衣处理

在针对品种大豆种子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包衣处理工作,是关键所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有效提升大豆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逆性等等。在具体的包衣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药剂主要包括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唑菌苯胺、噻呋酰胺·啶酰菌胺、申嗪霉素、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新美洲星、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丙硫菌唑、叶菌唑等一系列相关成分。通过相对应的实验和实践总结,可以进一步看出,前6种种衣剂总体防效较好,特别是生物农药申嗪霉素、新美洲星表现较好,可以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广泛应用和推行,使其呈现出更大的应用价值。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丙硫菌唑前期防效好,后期药效降低,应结合其他药剂使用;叶菌唑药害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要高度关注,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严重影响大豆出苗且植株不能恢复,试验浓度不能在大豆生产上使用。因此要着重做好相关成分的试验和质量把关工作,确保大豆的病虫害得到充分规避,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处理效果,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抗病虫害成效。

3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具有易于操作、经济、有效、简便的特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着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地块特点品种属性等等,针对种植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提倡精量播种、选用高产多抗品种、培育壮苗、合理施肥,创造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但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的农田小气候。播前精选种子,去除病虫粒、瘪粒、小粒,选择饱满、均匀一致、生活力强的豆种并包衣处理。播种时采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播种施肥同步完成。同时要高度关注田间管理工作,确保田间管理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推行,在具体的施肥管理过程中要着重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透性,增强植株抗病力。肥料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以及其他微量元素肥料。雨后及时排干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减少渍害影响。其次,针对作物的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有针对性地推行轮作制度。在针对大豆作物布局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同时要更有效的进行合理轮作、间作,与禾本科作物及其他非豆科作物、经济作物等进行3年以上轮作换茬,减少重茬,抑制土壤中病原物、改变田间生态小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积聚和病菌积累。第三,在收获之后要进一步有效做好深翻灭茬,消灭越冬幼虫。大豆收割后及时进行深翻旋耕,既能把秸秆、草根等翻入土内,又能使土壤中的害虫暴露在表面,通过鸟啄、日晒及机械损伤等大量消灭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还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基数,有效抑制翌年病害虫的发生。

4生物防治技术

首先要充分做到以虫治虫。用自然界有益昆虫和人工释放的昆虫来控制害虫的危害。应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针对农药进行科学合理地使用,在针对农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确保化学农药得到充分的应用,以此呈现出更加良好的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融合优势互补的效果,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绿色防治技术的效能和价值。其次,以菌治菌。以菌治菌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抗生素来消灭病菌,如春雷霉素、阿维菌素等生物抗生素类农药,确保相关农药能够在大田管理和田间管理过程中得到更有效的运用,以此促进大豆的病虫害得到充分的防治,同时也不会污染生态环境和土壤环境等等,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大豆产量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5化学防治技术

在针对化学防治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取无毒公害的化学农药,确保农药的成分符合相对应的无公害标准,以此更有效的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合理交替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农药,以提高准确度和效率,并严格遵守安全使用农药的间隔期。

结语

总而言之,从上文的分析中能够进一步明确,在针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着重做好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为提升大豆的品质和生态性提供巨大的助力,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态调控、包衣剂拌种等防治技术,可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药残留,从根本上确保大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有效推广和应用,并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应用效能。

参考文献:

[1] 杨振勇.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及措施探析[J].种子科技,2019,37(4):107-108.

[2] 朱红军,徐庚鸿,赵德明,等.水稻病蟲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7):2924-2925.

[3] 肖晓华,肖璐.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助推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科技通讯,2018(12):206-209.

[4] 赵振邦,王月英,张培培,等.不同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7):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