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政课的“塔基”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浅谈思政课的 “ 塔基 ” 作用

吴彩霞

湖北省蕲春县第四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

把教育比作建楼搭塔,思政课就是夯实塔基。思政课引导习惯形成,促进心理健康成长;思政课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这两个方面浅谈思政课在教育中的“塔基”作用,我们思政老师应该提高自身认识,积极参与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认识,学习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

思政课 塔基 习惯 价值观 一体化 传承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地基夯实了,承载力才足够,建好的高楼才可能坚固耐用。而教育,就像在建楼建塔。所有结构中,三角形最稳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屹立几千年不倒。而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在学生的思想领域搭建品德与知识的“金字塔”。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塔基,小学阶段的思政课就是决定塔基面积的第一层,决定了上层的容量与高度,是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大家都知道,教育是立国之本。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思政课就承担了铸魂育人打基础的主要任务。

一、思政课引导习惯形成,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习惯成自然。一种好习惯成就一种好性格。

作为老师,接手每一届一年级学生,我们总会反反复复教育孩子怎样讲礼貌,需要遵守班级的哪些纪律。刚开始,总有孩子上课随便下位,想说话就大声开口说话,没有纪律观念,往往需要经过一个学期乃至两个学期,孩子们才能慢慢形成习惯,才知道上课时要怎样做,下课时哪些不能做。甚至有少部分孩子要经过好几年锲而不舍的引导才会改变一点点。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入学前五六年的家庭教育已经让孩子打上了底色,部分孩子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甚至是成为了孩子的个性。有数据表明,要形成一种习惯至少要21天的坚持,而改变一种坏习惯,则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努力。

我们学校四年级有个叫甘俊熙的孩子,一年级时根本不听讲,上课总在教室跑来跑去,经常欺负同学,老师管他就说要把老师杀掉。校长不相信,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说出这么凶狠的话?班主任李老师在他犯错时说把他送到校长那里处理。结果校长还没批评一句,他就瞪着眼睛恶狠狠地说要杀掉校长。开会时,李老师总把他带到会议室,放到旁边看着,教室其他孩子都被他欺负怕了,没人敢管他。二三年级时,甘俊熙妈妈经常坐到教室里陪读,上课才稍微好些。如今四年级了,他上课的一些学习习惯养成了,甘妈妈停止了陪读。可跟同学相处依然是一言不合就会大打出手。这种种表现可以推断此学生是自我中心的极端表现,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甚至漠视他人的感受,把一切责任归为别人,攻击性强。

这样极端表现的孩子虽然是个案,但不可否认现在多数孩子因为家庭生活条件提高,家长的溺爱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缺乏责任感。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小学阶段的思政老师,就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性,让孩子为家庭、为班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教给孩子正确的人际交往原则,引导孩子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和帮助他人。

有人说:树大自然直。可现实是小树苗长歪了,没有人为干预后长成的大树还是歪的。所以不要说“孩子还小”就可以纵容孩子重复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活泼好动的孩子呢?犯错不可怕,反而是引导孩子成长的契机。可如果以年龄小就轻轻放过,让孩子没有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长此以往,就会造就出一个个“熊孩子”。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二、思政课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标,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等矛盾,怎么取舍,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总会有一定的标准。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罗基奇于1973年提出了两类价值系统:

①终极性价值系统,用以表示存在的理想化终极状态或结果,包含的内容有:舒适的生活、振奋的生活、成就感、和平的世界、美丽的世界、平等、家庭保障、自由、幸福、内心平静、成熟的爱、国家安全、享乐、灵魂得到拯救、自尊、社会承认、真正的友谊、智慧。

②工具性价值系统,是达到理想化终极状态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包含的内容有:有抱负、心胸宽广、有才能、快活、整洁、勇敢、助人、诚实、富于想象、独立、有理智、有逻辑性、钟情、顺从、有教养、负责任、自控、仁慈。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青少年在坎坷的道路上克服困难,能帮助青少年在善恶、是非面前做出正确的抉择。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社会、阶级、群体都会有自己特定的价值观参照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主流价值观,是青少年自我价值观的基本参照框架。

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孩子心理才能健康成长,乐观阳光,遇到挫折也能勇敢面对,弥补教庭教育的一些缺失。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不时发生,看着新闻报道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人世,其间有9岁的孩童,也有17岁的少年,还有20余岁的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年轻的生命被轻易放弃,叫人痛心疾首。作为教育者,特别是对象为正成长中的青少年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更是要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己任。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关注青少年时期的价值养成,“人生的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他希望孩子们都能“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要有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三、提高认识,让思政课丰富有趣。

目前,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班会课每周四节,但很多时候还是不够重视,课程有点流于形式,背记知识点应付

考试肯定不能达到从心到行的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与引导。习总书记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要前后融合贯通,呈螺旋上升。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去认识各种对错,中学阶段要明白道理,大学则要付诸行动实践论证。那怎样让我们思政课不局限于一科每周一两节课,也不局限于课堂上呢?听了吴又存老师的讲座,我们应该深受启发。中小学阶段,我们要用好网络视频资源、英雄和名人故事、经典诗词,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上让学生感兴趣,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给孩子们打上底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所以说,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先认识到思政课的“塔基”作用,从思想上改变看法,继而改变态度和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参与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来,为我们的党,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百度词条,强国平台。

2、卢家楣主编《青少年心理十万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