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投入与学前教育发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9
/ 2

学前教育投入与学前教育发展探析

袁文文

安岳县第三幼儿园

摘要:学前教育是从20 世纪50 年代初开始发展的,经过不断的整改和调节,开始逐渐走上繁荣发展的正轨。现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速度很快,前景是光明的,虽然在进一步改革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只要能够正视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善和调整,学前教育就能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学前教育投入与学前教育发展。


关键词:学期教育;投入;发展


引言


良好的学前教育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切教育形式的基础和前提。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也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近几年,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并在发展中不断趋于完善,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制正在逐步确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 知识已成为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跟国家社会接轨,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针对低龄幼儿(0~6岁)的一种特殊教育,它是儿童最早开始接触社会,参与人际交往,各方面能力开始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果在学前教育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于儿童未来的性格、交际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形成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因学前教育的受众群体较为特殊,这些儿童的心智发展刚刚起步,所以需要家长及教师对其成长过程中发挥出正确的指导作用。一方面,作为儿童的启蒙教育,能够教给儿童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文学知识和生活常识,3~6岁儿童虽然在各方面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但他们也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了,有了一些简单的思考能力,而大部分家长都在忙于工作,不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待在孩子身边,为了让孩子在更好的环境下接受更好的学前奇偶碍于,幼儿园便是忙于工作的家长的最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幼儿园中的同龄人很多,他们长期待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儿童的交际能力与沟通能力,离开了家长的庇护,能够一定程度上锻炼儿童的独立性,幼儿园的活动有很多,对于儿童的合作意识、团结意识、给予和分享意识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有效培养。所以,学前教育能帮助儿童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智力与个性方面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及投入分析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家庭经济收入是教育投资的经济来源,也约束着家庭教育投资。首先,家庭的经济收入决定了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的方式。教育资源被分为优势教育资源和劣势教育资源,优势的教育资源可以转换为优质的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孩子的未来。家庭经济收入会影响优势资源的获取,家长会通过支付额外教育费用来竞争有限的优势资源,例如“择校费”。其次,家庭经济收入也决定了拓展性教育投资的选择。家庭经济好的可以选择一对一名师上门教学,而家庭条性较差的则只能选择师资较差的大班进行课程补习。


1981年11月在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国际学前教育协商会议,对学前教育的概念进行了专门的商谈讨论。最终会议达成一致,认为凡是能够激发出生至上小学阶段的儿童(小学入学年龄各国略有差异)的学习愿望、给他们学习体验,且有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所有活动都可以归为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采用了这一概念。学前阶段对于个体情感、行为、语言、认知等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属于个体发展的奠基阶段和敏感时期,并且大脑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在这一阶段快速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接受教育质量的优劣,不仅对其学前期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于其今后一生的学习与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学前教育的属性


1.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公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


2.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基础性。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指的是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3.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是准公共产品。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将学前教育明确为社会公共事业,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从公共产品的角度分析,学前教育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换言之,学前教育具有消费的有限竞争性和受益的有限排他性。


(三)学前教育投入的特性


1.公共性是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公共性决定了教育投入的公共性。学前教育投入的公共性,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能完全交给市场,一旦学前教育被完全市场化,其公共性将会随之彻底消失。


2. 从投入的效益角度分析学前教育投入的长效性。学前教育投入效果具有效益的滞后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在个体成长的整个过程。学前教育投入的效益,并不直接体现为经济效益。学前教育投入效益体现在早期的智力开发、良好习惯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等方面,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学前教育具有消费和生产的双重性。学前教育投入实际上是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是近年来我国兴起的新的消费热点。

3学前教育发展


3.1增加改革的力度,加大经费投入


政府要支持和注重学前教育,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经费,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帮助他们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资源的供应,培养一批优良的师资队伍。除此之外,政府应该缩短不同地区的教师资源差距,建立完善的教师资源体系,实现学前教育部门的权责统一。


3.2建立多元化体系


家长们最关注的是幼儿学前教育的学费及入园的难易问题。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处于国家义务教育体系里,它的展开和发展应受到政府很好的引导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幼儿园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变相收费,高收费现象普遍存在。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下,很多人的受教育观念逐渐改变,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园的设备逐渐完善,学校的学费却居高不下。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多元的体系,解决学前教育存在的各项问题[3]。


3.3加大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把学前教育的地位提高, 把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要求提高到和从事九年义务教育教师一样的高度,对他们进行统一管理。学前教育的教师能够与从事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师一样,有相应的福利和待遇,就能够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到学前教育队伍中。其次,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学历,建设一批高学历的专业教师队伍。再次,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管理,制定规范的管理体系。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要注意招聘有从业资格的教师,并且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福利,改变他们对学前教育教师的看法,改变他们对工作的态度。


3.4合理制订学前教育的收费标准


要想提高学前教育的就读认识,就要制订合理的收费标准,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政策制定不一样的收费标准,让大部分家长都可以送适龄幼儿去幼儿园。国家和政府要起导向的作用,根据物价的水平、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和幼儿园地区的不同,对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进行调控。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幼儿园高收费的行为,对变相的收费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还要保证在财政的支出中对学前教育的公平支出[4]。


结束语


在近几年,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值得高兴的是在发展中不断趋于完善,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制正在逐步确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过去以军事、经济为主的标准已经不存在了, 知识成为现在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跟国际社会接轨,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是从20 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发展的,经过不断的整改和调节逐渐走上了繁荣发展的正轨。


参考文献


[1]宫婷.浅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J].神州,2017(13).


[2]焦秀娟.浅谈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


[3]韦倩.浅谈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中华少年,2018(20).


[4]金昱. 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J].学周刊,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