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策略研究

牛苗子

西安工业大学附属小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融入教育领域的现象屡见不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真正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到首位,为美术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运用策略

引言

美术学科通常是从视觉上使人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感,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重新定位美育价值、统筹整合美育资源,使得整个教育行业开始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着力优化美与教学顶层设计。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有着基础性作用,并且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加强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塑造,重视美术这门科目的教学工作,有效培养并提升小学生对艺术的品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当中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

1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必要性

1.1当前社会需要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当前是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并被最大化运用的社会,21世纪也因此被称之为“信息技术化”的世纪。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应当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小学美术教师自然也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将信息技术手段合理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赋予美术学科教学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当前社会需要小学美术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学科教学活动。

1.2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理解与掌握外界客观事物时通常会遇到些许的困难。美术学科具有边缘性、复合性的特点,若是小学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利用直观化的、形象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便能更好地扩展并深化小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能帮助他们化繁为简地理解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在诸如支架型教学策略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支架。由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也便决定了小学美术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扩宽知识视野,更好的理解美术语言。

2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2.1不够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由于小学美术教学主抓绘画,缺乏对名师名作的鉴赏,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创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即便是开展教学也是对教材本身的讲解,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匮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2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明显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对学生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更多是将书本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即便是进行动手操作,也是严格按照教师示范流程进行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就会降低,并极大地降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2.3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喜爱新鲜事物、活泼好动等个性特征,在美术教学中也需要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也会事半功倍。然而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动手实践的兴趣,还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材和学生学习需求,对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有选择地应用,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更快、更好达成。

3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

3.1更新小学美术教学理念,科学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生美术学科教学带来了活力,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环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资源,拓宽学生视野,获得美的熏陶,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更新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主要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的不同的领域,对于小学生而言,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必须发挥以生为本的教学引导理念,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使得小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例如,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教学的融合需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来制定合理的目标,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感知美术。像在教学风景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来探索自己喜爱的风景特征,借助信息技术来展示不同风景的特点,以增强艺术审美能力,在带给小学生视觉冲击的背景下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形成初步的绘画印象,进而推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2创设美术课堂教学情境,优化内容教学氛围

提升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激活学生思维,逐步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主动探究和绘画实践,促使小学生美术技能和综合水平获得发展,增强艺术创造能力。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的主要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逐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美术知识、专注力和创造力。学生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喜欢美术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需要美术学科教师进行钻研、反思探索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构建“玩中学,学中玩”的高效课堂模式。

3.3设计多元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小学美术教学形式不断丰富,给小学生带来感官冲击、审美冲击和兴趣激发,建立了美术学科认知,使得教学方式不断得以优化,借助微信平台、信息软件进行远程教学等,都为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助力。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明显提升了课程的趣味性、丰富性和直观性,传设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学习环境,满足了小学生创新实践和自主发挥的精神需求,逐步拓展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利于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最大程度挖掘小学生的潜能,培养综合性人才。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有效的学习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作为信息技术融入的教学目标,呈现活灵活现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像在小学美术的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对美术内容和相关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资源总结和加工处理,使得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不断优化,通过图片形式、视频形式等进行综合性的引导,增强美术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灵活性,以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4结语

信息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让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为此,小学美术学科教师一定要立足实际情况,科学而合理地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美术学科教育实践之中。这样,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质量会变得更加突出,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才会变得更加优秀,而小学生也能在具备美术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获得可持续性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茂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小学美术趣味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8(2)

[2]徐子雯.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探究[J].文存阅刊,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