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历史故事,推动历史教学新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引入历史故事,推动历史教学新思路

丁佳丽

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望岳校区 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历史教学新思路。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针对其心理特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有助于中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历史故事能够推动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引入历史故事,推动历史教学新思路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正所谓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科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梁启超认为“史”即为“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他在补编中还提出“历史的目的在将过去的真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梁启超的《趣味教育和教育趣味》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更是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他认为对于教育事业,积极来说,“全在唤起趣味”;消极来说,绝对不能“摧残趣味”。“摧残趣味有几条路:头一件是注射式的教育:教师把课本里头的东西叫学生强记;好像嚼饭给小孩子吃,那饭已经是一点儿滋味没有了。”这种“注射式的教育”也是当下历史初中教学中的问题之一。由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将讲授的目光仅仅停留在历史课本中,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令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倦怠心理。但事实上,历史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有趣味性的,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创新思维设计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譬如引入历史故事来推动历史教学,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历史脉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初中历史课堂引入历史故事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不言而喻,既是基础,也是根本,是历史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课堂的重要支柱,绝对不能存在谬误。所以将故事引入课堂一定要确保历史故事的真实性,这样在讲授时才能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精挑细选、择优选择,学会使用和善用资源。譬如在教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和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学生对秦始皇的故事很感兴趣,但是在教师在选取故事时必须保证其真实性,运用正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根据时代条件客观公正地评价秦始皇嬴政的功过是非。在说到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思想、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他采取的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透过真实的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历史事实的存在性,还能够准确区分与辨别真实的史料和虚构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课下自主探究、挖掘历史的真谛。

(二)趣味感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地采用讲授法,学生们往往会感到历史课的内容太枯燥。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来看,中学生学习历史、感悟历史的过程与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过程肯定有所不同。中学生学习历史,除了借助史料,还可以“让学生在浓缩、简化或概括的历史情境和历史条件下,经历和体验史学界确认史实,解释与评价历史的程序”。引入历史故事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和饱满。比如在教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课《美国内战》时,可以利用哈利·叶特比切·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帮助学生加深对黑人奴隶制的理解。虽然主人公乔治·哈里斯是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但却是当时庞大黑人奴隶的一个真实缩影,充分揭示了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残酷性。南北战争爆发初期,林肯总统在接见斯托夫人时,称她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翦伯赞也曾指出:“在任何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作者对当时社会所涂绘的阴影。”本课通过汤姆叔叔故事的讲述使历史内容呈现地更加饱满和立体,令课堂更加生动,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感。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应用于课前导入环节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会令他们对新奇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应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此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历史故事作为课前导入环节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一个成功的导入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参与感。教师可以自己讲述或请学生课前查阅关于所学内容的历史故事,为接下来开展的教学活动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学生通过倾听故事能够迅速进入情境,从而使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八课中《金与南宋的对峙》这一课时,可以用岳飞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帮助学生了解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通过介绍岳飞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由一名普通的士兵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抗金英雄,以及由他领导的“岳家军”成为抗金战争中的一支精锐的军队,令金军都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来激发学生对岳飞和岳家军的敬佩,培养家国情怀。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背诵千古名篇《满江红》,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投入到探索历史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为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加分。

  1. 引入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在教育教学中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也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确立精准的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视觉、听觉上的体验感。初中生的思维跳跃性强,如果长时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会导致学习乏味,学习效率低下,很容易在情感上产生疲惫感。应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能够为课堂增添很多活力和趣味,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立体直观地领悟相关内容,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十五课《钢铁长城》时,可以播放祖国七十周年的阅兵仪式片段,透过视频中的内容了解到我国的军事实力的发展和壮大。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科学技术成就》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我国历年来科学技术成就的片段,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或屠呦呦的记录片,激发学生对科学家们的敬仰以及爱国之情。

三、结语

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本厚重而富有内涵的教材,学生可以从历史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汲取丰富的人生智慧,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照亮未来的前行道路。教师只有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让知识“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综上所述,引入历史故事对于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新思路有着重要意义,可以使初中历史课堂增添更多的活力和乐趣,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中华书局.2016年:1.

[2] 梁启超.梁启超论教育[M]. 商务印书馆.2017年:185.

[3]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M].中华书局.2014:40.

[4] 张灿辉.翦伯赞传[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19.

[5] 聂幼犁.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