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视角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基于信息化视角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钟妙芬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中学实验学校 517400

摘要:目前,我国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集中表现为名著阅读教学无序化、功利思想严重等方面。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来增加初中学生名著作品的阅读量,发挥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优势,从而可以真正实现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多元化。如今,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和意愿不够突出,初中语文教师应正视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冲击,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吸取文学名著中的文化精华。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初中是学生学习与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走向独立, 养成不依赖他人的学习习惯, 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特别是在语文名著阅读过程中, 教师更要重视对教学思想与方式的革新, 促使学生养成名著阅读习惯, 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仅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还要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名著阅读的意义

名著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字作品,通过阅读名著有助 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名著阅读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首先,名著通常具有积 极的价值观,往往以经典的人物形象或者故事表达来传递一定的 价值观,对学生培养健康的心智、塑造向上的价值观有积极意义;其次,名著往往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巧妙的文学结构,阅读名著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字驾驭能力,促进写作表达水平的提高,对于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语文教学至关重要;再次,名著还能传递给学生历史的厚重、异域文化的差异、审美的多元化以及思想的火花,是相对有限课堂文化的有益延伸,带给学生知识的无限拓展以及视野的不断宽阔。因此,做好名著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学科要求,也是学生不断提升文学涵养,拓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主观意识过强。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对名著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 性, 并进行自主思考探究。但实际上 ,很多教师会要求学生直接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导致学生逐渐产生思维惰性, 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习惯较差。

2、阅读选材缺乏合理性。阅读选材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否被激发,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阅读选材的重要性, 在选材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认知度, 即只选择认知度较高的作品, 而忽视了所选素材与学生个人阅读喜好的契合度。

3、教学评价过于苛刻。教学评价是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为他们指明思考方向, 引导其深度思考, 获取更多知识。 但是部分教师教育理念滞后, 常常以非对即错、 非好即坏等过于绝对的标准评价学生, 导致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受到限制, 甚至会打击一些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

1、名著阅读应以兴趣为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名著阅读同样如此。初中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积累,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以及价值观念,但仍不够成熟, 因此在实施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严格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一些难度适宜、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积极性。以《汤姆索亚历 险记》为例,主人公汤姆索亚(Tom Sawyer)顽皮、捣蛋、好玩的个性特点与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汤 姆的冒险精神、足智多谋也是初中生所推崇的,因此,诸如此类的名著阅读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助 于教学实践的展开。

2、注重把握名著价值观。价值观蕴含于名著文字背后,是名著久经历史考验的根本,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阅读毫无意义,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其价值观的把握。以《简·爱》 为例,要尝试设计新颖的导读策略,让学生感兴趣。导读阶段重点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置带领学生完成整体浏览。 人物路标。请学生根据主人公简·爱的行进路标, 清楚标明她所走过 的地方。 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通过随机 地提问主人公所在的地方, 以此为契机 梳理故事的发展线索。心情卡片。设置 “简·爱人物心情变化色彩卡”, 让学生挑选不同的人物, 给不同阶段的人物进行心情涂色, 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感受人物情感线索的变化,对文章主旨思想的提炼,厘清文章的行文结构,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加强阅读方法的应用。首先,名著作品长短不一,有的洋洋数万字、有的短小精悍,在阅读不同类型名 著的时候,教师应根据作品的长短、内容结构特点,进行适度精读 和泛读,做到取舍有度,通常中长篇小说类的名著,建议泛读,掌握必要的故事梗概即可,而相对短小的短篇作品,如马克·吐温的 短篇小说,适当精读;其次,建议教师列出阅读清单供学生选择阅读,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对文学作品偏好不尽相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再次,注重语文阅读技能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开展阅读作业时,应大致观察作品的行文结构,文章脉络,再进行阅读,阅读过程中一些有趣的 表述、精美的词句,可进行摘抄、批注,从而达到积累的效果。

4、必要的阅读反馈。名著阅读完成后,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感想,为了提高学生总结技巧,教师可通过读后感或者交流的形式予以阅读反馈。读后感与日常语文作文的形式相类似,以学生自身感受为主,对特定的文学人物、故事情节予以表述,概述作品带给学生思想的冲 击和体会;而交流的形式相对简单,更多以发言的方式为主,不同学生对阅读后的作品进行交流,形成各自观点和思维碰撞,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进行适度讲评,从而形成有益阅读反馈。当然阅读反馈不应成为学生阅读负担,在反馈形式、反馈角度上应适度包容,鼓励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总结和讲述。

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堂的有益延伸,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欣赏水平、价值情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施名著阅读教学实践,应从阅读兴趣、价值取向、阅读方法应用以及阅读反馈进行多角度实施,不仅服务于语文教学本身,也应注重学生知识涵养扩展以及价值情感培养,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瑞娟.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优化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19,(36).

[2] 陈 临.浅析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26).

[3] 赵 艳.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差异教学实践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6):96-97.

[4] 闫 丹.期待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研究[D]. 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