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综合技能实训的实践模式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综合技能实训的实践模式与探索

王玉帅 李雅琦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摘要: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工程成本管理行业的发展。良好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是造价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开发和优化项目的成本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以适应国家和市场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等问题,特别是大学生的实验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建设严重滞后,没有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如何加强工程成本?将其融入工程造价综合技能的实践训练中,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造价;创新创业综合;技能实训;实践模式

引言

伴随着国际化的加速,我国建筑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资金明显增加。这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成本管理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工程成本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成本的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建筑工程价格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市场上从事计量评价工作的一部分人员通过简单的职业资格训练上岗了。有些是通过类似的专业改造的,真正受过一系列体系的教育很少,本科大学设立的工程成本专业的也很少,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因此,加强行业队伍建设和工程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工程成本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1.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1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改革

一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整合。训练目标、训练规范和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较强,不同体系的知识相互交织。因此,需要整合知识、能力、素质体系和领域。

二是整合教学计划的学习内容。这些知识、能力、素质需要转化为学习内容,通过有机结合,成为一门课程。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工作,因为某种能力往往可以在许多课程中体现出来,而一门课程也可以培养多种能力。如何使课程系统化、综合性、不重复地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是一门艺术。

1.2以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工程思想教育。工程成本专业工作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在整个本科教育和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工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教育应当重视大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未来工程师。所有的教育活动和研究都必须以工学为中心。源于工程学,依靠工程学,指导工程学并重返工程学。

二是探索实验教学。实践教育的一环安排包括入学、毕业教育、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军事理论、形势和政策。课程实践,认知实践,生产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验内容的设定必须反映多样性、适时性、灵活性、实用性和社会性。实验种类包括建筑基础工程价格的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

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传统工程学的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训计划设置,学生教材和课程考核方法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程为中心的,人才的培养通过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最终评估来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的知识教学主要在课堂上完成,这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

2.1行业发展迅速,教学体系难以保障

近年来无法保障世界BIM市场规模迅速增加。中国是世界上BIM技术应用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提出的许多革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大学需要致力于推进教育和教育改革,为企业界培养更多具有BIM能力的工程成本革新型人才。很多大学工程价格专业培训模式依赖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置和教育方法缺乏对应性和创新性。在训练有素的学生和行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学生具有工程学能力。需要提高在成本行业中工作的能力。

2.2创新教育理念亟待转变

大学必须确立正确的创新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念,使革新教育不过是功利。在专业知识全体的教育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中教师应培养和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创新教育工程行业拥有很高的准入许可门槛,对项目管理和协调能力的要求也很高。毕业生必须使用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利用其专业知识进行行业创新。

2.3专业实践能力

不足的学生在本科培训阶段,运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在专业实践中认知实践或实习等现象普遍存在,以一种模式完成工作,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科综合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毕业后开始工作。在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很多大学没有及时掌握行业的新趋势和新技术。有平坦的方法、定价规则的更新、BIM技术等。因此,学生跟不上行业的变化,在实践过程中受到阻碍。

3.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综合技能实训的实施策略

3.1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参与感和积极性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使学生在参与培训过程中有一个全面的创新。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到项目初期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招标阶段、工程阶段、竣工结算阶段,整个项目结算完成。学生在不同的项目阶段,扮演施工者、所有者、建造者、监理者等不同的项目参加者。每个小组的学生都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管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还让学生熟悉了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流程。而不是处理枯燥和单一的图纸来计算数量和价格。这对学生未来在工程领域的就业和创业都是有利的。是符合革新的创业教育理念的新的训练形式。

3.2教师指导,学生主导,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综合技能整体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再占主导地位,而只是从侧面指导学生,并在学生有疑问时回答问题。在培训开始时,老师将学生分为几组,并发布每组学生在项目管理中的任务。他们不直接参加项目整体管理过程的工作。不提供设计图,对建筑形式也有影响。但是,为了不让学生脱离既定的项目管理过程,有必要对教育过程进行管理和指导。并调解和仲裁学生所扮演的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冲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3开发模拟训练室,强化训练过程的带入感

在研修室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对研修过程的参加感,然后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开发一个用于投标和模拟投标的模拟培训室,允许学生充当不同的建筑承包商进行投标,允许学生从企业的角度沉浸在投标和报价中。并研究和瞄准其他建筑承包商战略。

3.4创新型人才培养组织管理模式

专业的工程造价组织与管理可分为两个层次:宏观组织与微观系统管理。一方面,宏观组织管理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工程成本的专业和部门,学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主要包括努力简化大学和政府的行政管理和权力下放,加速职能转变,增强职业活力。例如,在各个方面争取更大的自主权,例如专业入学和学费,职位设置,对外合作与交流,课程设置及全教职工活动和收入分配。另一方面,微观组织管理主要是整合专业内部的各种资源优势,建立形成专业发展动力机制的长期有效管理体制。

4.结束语

革新教育是系统工学。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项目人才是长期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同时,革新教育和革新人才的培养不是孤立的。这个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进行相关组合的改革。对于工程造价专业,要进一步实施一流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改革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将革新教育整合到专业教育的各个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熊伟,张力.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体系研究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5(1):69-70.

[2]李杰,马克和,崔国发等.关于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