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钟丽丽

山东省乳山 市育黎镇中心学校 264517


摘要:“核心素养”从学生个人层面讲,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落实到学科层面,就是通过“三维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农村学校呈现小班化教学后,又出现尖子生转学流失的问题,班级少了,学生数少了,竞争动力不足。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研究视角,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点滴做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 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学习、促进、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表达、交流和互助,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创新的教育理念。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流于形式、次数泛滥、时机不当、分工不明确、评价不足、教师缺乏指导等),笔者在每一堂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指导学生分工学习,分层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合理调控合作时机,小组评价措施与奖励落地,让小组合作学习力求达到时机、效果、评价的最优化,让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在合作中提高相关能力。

一、尊重差异,科学分组和分工。

小组成员的搭配,大体可按照“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教师要从学生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学科互补等方面入手,进行异质编组。“同组异质”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异组同质”有利于组间的竞争和评价的公平性 。

灵活多变的小组座位。疫情下的单人单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空间上拉开了距离,但是并不会拉开学习上交流合作的距离。A、B、C三类学生不仅仅是座位的调整,更是对学生的差异化关注。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以C类学生为中心,A、B类学生围绕C学生而坐,探索不同类学生互助形式的优势和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必须既要考虑学生的群体差异,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佳发展,从而提供符合其个性特征的“适应性”教育。

要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组长、汇报员、记分员,可以采取轮换制。只有明确分工,才会落实学习任务、避免小组长一言堂和松散学习状态,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得以正常进行。组员身份可以不同,组内奖励可是共享的。小组交流时,可以推荐中低层学生发言,也可以成员补充交流结果。学生在团结合作的交流中,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也会因为成员的帮助产生上进的动力。

二、教师的指导与调控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这充分肯定了教师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性学习,但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指导不能放任不管。缺乏指导的小组合作学习会变成一种杂序的、散漫的活动,合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重难点知识方面可以分层设计导学单,指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引领组长有效组织小组合作,灵活采用二人组合、四人组合等多种学习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控合作的时机:

(1)把握问题质疑、思维碰撞的合作时机。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对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产生认知上的矛盾。此时要把握好时机,设置一些质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碰撞、实践,在争辩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

(2)设计分层提问。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单分梯度设计问题,关注提问暂时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堂发言率要尽量达到100%。教师要特别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回答,发现积极思维的学生和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学生回答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再次进行合作学习型的探究或讨论。

(3)规范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次数,教师巡视、指导或分享。每节课有效合作学习不少于三次,每次合作时间不短于3分钟。教师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调查学情: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细节,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发现学习困惑;重视小组长的组织与协调作用,激发组内互动、组间分享。

三、小组合作的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 “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每个学生都有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正是这种驱动力,激励着学生不断地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心理学研究表明,得到肯定性的评价,会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即时性评价是课堂学习中比较直接、反馈最快的形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等进行即时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强化自我评价、自我激励。首先自我评价,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做出自我评价。其次小组成员互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组内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学习效果等方面做出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教师要以合作学习的任务目标为基准,既评价合作结果,也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的体验和感悟,如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有合作探究精神等,将评价落到实处。此外也可以评价学习态度,例如评价听讲、作业、纠正错误等。对中等学生的评价迎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表扬优点,也指出缺点,使学生扬长避短,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优异的表现。对优等生的评价,可以评价分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评价小组表现能力。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在课前或者课中培训小组分工,指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调控合作的时机,多元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科学设计合作策略,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努力让课堂学习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吴秀丽.《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探究》.2020.6.22

[2]高秀丽.《核心素养视角下班级小组合作式自主管理模式实践》.20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