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

朱爱静

乳山市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 山东 乳山 2645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缓解疼痛,观察组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VAS(7.8±0.3)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d、7d以及14d时VAS分别(5.3±0.4)分、(4.1±0.4)分以及(2.1±0.3)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占2.9%、不良情绪占8.8%、满意度97.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中药热敷、音乐疗法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疼痛缓解速度快,疗效好,可帮助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


前言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经手术后,患者骨折处可复位,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1]。但仅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患者术后疼痛通常较为严重,如未予以干预,可导致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下降,且容易导致负面情绪加重,严重影响预后。有研究指出,将中医的针灸、中药热敷、音乐治疗等方法应用到术后疼痛的治疗中,可取得良好效果[2]。本文于本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样本,观察了中医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n=34)性别:男/女=19/15例,年龄(65.32±8.43)岁。对照组(n=34)性别:男/女=18/16例,年龄(64.79±7.15)岁。两组患者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缓解疼痛,患者需浅慢呼吸,转移注意力,早期接受康复训练,以缓解疼痛。如疼痛过于严重,可遵医嘱给予镇痛类药物。

观察组采用中医方法治疗:(1)针灸:术前选择足三里、合谷、后溪、阳陵泉为主穴予以针灸,手法为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停止进针,留针15min,9h/次,至少针刺1次。(2)中药热敷:采用海桐皮汤热敷,方剂包括艾叶、乳香、威灵仙、当归、川芎等,药物随症加减,共同研磨成为粉末后置入布袋内煎汤,热敷患处,注意避免烫伤,30min/次,2次/d。(3)音乐疗法:通过五行音乐疗法减轻疼痛,为患者播放如《高山流水》等轻柔舒缓的音乐,缓解痛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VAS(7.8±0.3)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d、7d以及14d时VAS分别(5.3±0.4)分、(4.1±0.4)分以及(2.1±0.3)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1 疼痛VAS评分对比

组别

治疗前(分)

治疗3d(分)

治疗7d(分)

治疗14d(分)

观察组

7.8±0.3

5.3±0.4

4.1±0.4

2.1±0.3

对照组

7.9±0.6

7.3±0.6

6.2±0.4

5.1±0.7

p

>0.05

<0.05

<0.05

<0.05

2.2 患者预后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占2.9%、不良情绪占8.8%、满意度97.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 患者预后对比

组别

并发症(n/%)

不良情绪(n/%)

满意度(n/%)

观察组

1(2.9)

3(8.8)

33(97.1)

对照组

5(17.7)

11(32.4)

24(70.6)

p

<0.05

<0.05

<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提升,故各类型骨折发生率均较高。发病后予以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但术后疼痛不可忽视。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与骨水泥的注入与扩散、术区周围肌肉损伤导致的炎性反应等因素有关,减轻疼痛是改善疗效的关键。

西医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的方法,以转移注意力以及给药等为主,可短暂缓解痛苦,无法长期作用于疼痛部位使痛苦减轻,故疗效相对欠佳。受疼痛的影响,患者术后将更易产生焦虑、绝望的不良情绪,并发症发生率也将有所提升,疗效满意度低。

祖国医学认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产生与淤血凝结、经络不畅等因素有关。选择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予以针灸,可活血化淤,使疼痛缓解。热敷所用海桐皮汤中的艾叶、乳香、威灵仙、当归等进入人体后,可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活血化淤、疏经通络。且从西医的角度分析,各中药同样还有助于减轻炎性反应,故可进一步缓解痛苦。此外,热敷本身同样具有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之功效,有利于促使机体损伤恢复,提高疼痛治疗有效率。五行音乐疗法同样为中医用于治疗疼痛的方法之一,强调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从心理的角度出发使疼痛缓解。本研究应用上述多种手段对术后疼痛进行了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3d、7d以及14d时VAS分别(5.3±0.4)分、(4.1±0.4)分以及(2.1±0.3)分,与采用西医方法治疗相比,疼痛缓解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应用中医方法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占2.9%、不良情绪占8.8%、满意度97.1%,与单独采用西医方法治疗者相比,并发症减少,不良情绪减轻,满意度提升,优势显著(P<0.05)。究其原因,患者疼痛减轻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通常可明显提升,心态也将有所改善,故术后康复速度较快,治疗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针灸、中药热敷、音乐疗法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疼痛缓解速度快,疗效好,可帮助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钰健,熊辉,陆小龙,等.桃红四物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3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2):44-46.

[2]曾德华,梁元强.海桐皮汤热敷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疼痛31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2):1530-1531.


姓名:朱爱静,性别:女,学历:本科,毕业于:山东省滨州医学院,现有职称:主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