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那些事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期末考试那些事儿

苏艳

淄博职业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系,山东省淄博市 255314

摘 要: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期末离不开的话题是期末考试。本文试图从学生评价体系入手,探讨期末考试众生相背后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期末考试;学生评价体系

谈到考试,大家都不陌生。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研究生,都脱离不了期末考试。从教多年来,经历了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考试,感慨颇多,谈谈关于期末考试的几点看法。

一、期末考试的现状

期末考试之于学生是为检阅学生自己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情况,之于教师是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期末考试结果,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地改进完善新学年的教学计划和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期末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各项评优及奖学金的评定。

期末复习: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认真复习,有的学生开始玩弄小心机,试图从教师口中探听更多试卷内容;有的学生根本无心复习,似乎期末考试与他无关。教师复习阶段的表现也是千差万别,大多数教师能够做到铁面无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有的教师简单粗暴,给出模拟试题,更有不负责任的以真实试卷作为复习题给学生练习。不同教师的不同表现为期末考试将要发生的故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期末考试现场一:学生十八般武艺登场。考试当天,除个别学生外,大多数学生会早早来到考试教室,貌似在做最后的复习准备。实际的情况是,在考试教室里,凡是能写字的地方均被学生充分利用,密密麻麻,像狗皮膏药一样难以清除。考生夹带的各种蝇头小楷,被隐藏在各种不可思议的地方,如座椅、袖口、眼镜盒、笔袋、计算器等。

期末考试现场二:考试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在忙碌着,左右顾盼的,奋笔疾书的,如坐针毡的,闭目养神的,伺机而动的,时刻准备浑水摸鱼的,各色戏码在直播。教师与学生之间上演着猫和老鼠的戏码。

期末考试后续:成绩出来以后,故事还在继续。总评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开始以各种方式联系任课教室:电话、微信、QQ,尝试以一己之力影响教师的最终评价成绩。

二、原因分析

期末考试众生相的原因分析,与目前的学生评价体系不无关系。现在的学生评价体系,就一门课程来说,无非是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不同比例分配。在平时成绩中,像日常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过程性评价都占有一席之地。强化过程性评价,降低期末成绩评价,实际的效果有所改善,但并不显著。

在制定实施的课程标准中,对于培养目标的描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的评价体系主要集中在对“智”的评价上,德、体、美、劳很少有体现。因此,构建包含德、智、体、美、劳五大元素的评价体系才是当务之急。

三、改进措施

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讲解与现实焦点问题分析的结合,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实践与思考相结合,在学习、观察、实践中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试想,一位将真题泄露给学生的教师,其师德是怎样的呢?对学生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刻思考反思。因此,培养学生的德行,教师应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才不会误人子弟。

对于德的评价,在期末考试中有弄虚作假等各种违纪行为者,实行一票否决制,该科目期末成绩评定为零分。而且,在后续的奖助学金的评定中也不予以考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切实做到诚信考试,才能净化考试环境和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

体:不仅仅是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体应该体现在每门课程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至少一种体育爱好,将锻炼身体渗透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去。

对于任课教师(不仅仅是体育教师)来说,教师可以利用课前、课间时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们真正动起来,手机放下来。比如:广播体操、健身操、广场舞等形式。每天一点点,每周、每月、一学期、一年累积下来,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未来将大有裨益。将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坚持和参与,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真情付出。

有些学校采取的做法是:让学生下载一种运动打卡的app,每天达到多少步数才能达标过关。每天清晨,每一个奔跑的身影成为校园里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有些学校采取的是独具地方特色的课间操,比如新疆的舞蹈,敦煌飞天舞等。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地方文化特色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每门课程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只要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前身健体的目标就达成了。

美:在教学过程中,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美学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爱美、追求美的观念,自觉培育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真正的美是什么?追求外在美,没有错,但是过于注重外在的美而忽视内涵的美才是因小失大,失去了根本。当前学生中存在的盲目追星现象,不容忽视。在每门课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性对待追星。2020年突如其来,席卷全球,至今仍在肆虐的新冠病毒,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出的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涌现的每一位抗疫战士、每一位积极协助防疫的普通人都是最美的人,他们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爱劳动的观念,掌握劳动的技巧,成为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劳动的新时代人才。

在有实训的课程中,尽量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只有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才能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深刻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熟能生巧,多动手才能多积累经验,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认真分析每一操作步骤,帮助学生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思考,避免培养不会思考地操作的操作工。

在劳动过程中,更容易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进入劳动场所的那一刻起,学生的个人素养开始一一展示。劳动开始,能否整理自己的工具器具,能否正确使用工具器具,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劳动完毕能否清洁整理归位工具器具,个人劳动场所能否清洁整理,公共器具是否清洁整理归位,水电门窗是否检查关闭,公共场所是否清洁整理。所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学生的劳动素养,都可以进行量化赋分以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

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融合德、智、体、美、劳五大元素的评价,学生的关注点会转移到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而不是仅仅关注期末的考试成绩,期末考试的故事才不会继续上演,对学生的评价才会更全面、更公正公平。希望将来的期末考试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所有过往成为历史。

作者简介:苏艳(1971.04—),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微生物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