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引导幼儿学画 开发幼儿大脑潜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4
/ 2

精心引导幼儿学画 开发幼儿大脑潜能

丁文娟

枣阳经济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 441200


摘要:画画是孩子的一种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人爱美的一种天性在幼年时期的反应。绘画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手脑并用,能使其变得心灵手巧、勇于想象和创新,从而使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达到较高的境界。因此,对幼儿进行美术素质的培养训练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要不断发掘孩子的潜能,拓展他们的创作能力,逐步提高幼儿绘画与智能的开发。

关键字:幼儿 学画 大脑 潜能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追求快乐的学习,让孩子专心做自己,引导他们观察、回忆与想象,在日常生活中以艺术的目光去发现美,借此在孩子的心中植下感受幸福快乐的精神因子。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精心引导幼儿学画,开发幼儿大脑潜能呢?笔者从多年来的实践中体会到有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来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观性,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每个幼儿都好奇,他们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直接的形象体验,他们对看到的每一样新事物都会产生兴趣。于是幼儿园的整体设计、活动室及走廊的都采用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各种绘画作品为装饰,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有老师的,而更多的是孩子们的作品,当幼儿置身于其中时,有的幼儿发出了赞美,有的发出的是惊叹,而更多的流露出的是羡慕,所有这一切均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有了画画的愿望和想法,于是美术活动区就成了他们喜欢光顾的地方,而我们的瓷砖墙就成了孩子展示自己作品的的天地,在这里他们不用经过老师的同意就可以把自己画的每一样东西展示出来,在幼儿参与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幼儿活动时对美的理解及想象对他们技巧的表现,遵守循环渐进的原则,如参与六一节前布置,我们先让幼儿讲讲,想想,节日中欢快的景象,等到活跃的气氛达到高潮时再开始活动,制作,绘画,虽然幼儿是辅助者,但是外界环境的布置参与即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驰骋,也萌发了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充分运用环境的教育功能,为此,我给了孩子们最大的肯定与鼓励。

二、引导幼儿欣赏大师作品,使幼儿和大师对话

大师作品是儿童欣赏与表现的一种媒介与桥梁,我们希望通过大师的作品激活孩子潜在的艺术灵性,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解放儿童表达与表现的天性。在这种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让孩子从大师的艺术精神及作品中汲取营养,借鉴大师的画法、构图、设色,然后像大师一样自由地绘画,更好地表现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这就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绘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尊重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和艺术直觉,鼓励幼儿展开自由、充分的想象、再造和创造。我们不赞成孩子按照所欣赏的画死搬硬套地去画,而是提倡孩子们进行自我表现和表达。比如我园幼儿在欣赏莫奈的一幅《睡莲》之后,进行了美术表现活动,虽然欣赏的是同一幅作品,但30多名幼儿画的各不相同,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构图,千姿百态,毫无雷同。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直觉,他们对世界名画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这种反应甚至超出成人的想象。有不少西方美术大师如克利、米罗、毕加索等曾向儿童画学习。儿童是大师之师,同样,大师也是儿童之师,大师与儿童可以互为老师。“艺术类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艺术没有简单的对错之分,对于儿童来说,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与解释可以见仁见智,这便为儿童的自我体验和自由想象提供了广泛的可能。

三、引导幼儿不断模仿积累,最终走向创造之路

在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似乎大多数作品都有模仿成人的痕迹,怎样才能充分体现幼儿自我的创造呢?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人类在模仿中创造。先有模仿才有创造。在美术教学中,并不是简单地出示了一副范画就让幼儿照着画,而是要出示各种图形、映像符号等元素,通过各种图形刺激,引起幼儿兴奋,开发脑力潜能,让幼儿自己创造图形。图形的样式有偶发形、机械形、有机形等等,这些看似没有生命的图形,其实都有视觉情感:波状线——柔和流畅,圆形——圆满完美……只把图形或线条看作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这样不能启发幼儿的认知,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模仿与创造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模仿的积累基础上,才能有自己的创造。小小图形可以有千变万化的组合,让孩子用基本图形的组合和创造,来设计新的图形。同一系列的主题但孩子的表现手法与角度都不同,例如荷叶图,有从上往下观察的荷花,有夕阳下的荷花,还有晨曦中的荷花等等,这些充满童趣真实生动的画作,是孩子们自己真实的观察经由视觉神经印象,化作自己的感受而创作的。

四、运用色彩培养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措施

在教学中,一定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幼儿喜欢动物,无论是小动物,还是大动物。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东西,如:红旗、花、气球等。幼儿吃的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萝卜等。这些都易引起幼儿感知的欲望,绘画的兴趣。游戏能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多种玩色游戏、色块拼图、色彩填色、讲故事、猜谜语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对绘画的兴趣。

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方法。同一物体联想出不同姿态,颜色、形状相同或相似物体的联想,可以激起幼儿表现物体的兴趣。把所要画的物体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幼儿能理解的几何图形,启发幼儿想象同一物体的不同姿态或与之颜色或形状相同、相似的物体。这样幼儿既有表现不同物体的兴趣,又使幼儿有选择地进行绘画。重视幼儿在表现物体过程中审美感知、色彩运用等各方面的发展,肯定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继续感知与创作表现的兴趣,不过分注重结果的效果。因为幼儿双手协调动作不完整,创造性和想象力异常丰富、千奇百怪,创作无意识、不稳定,幼儿最终的作品效果也许不如过程中好。把他们放入某个角色中、配以某种身份,使他们以角色的身份、游戏的方式进入绘画活动中,带着某种任务去参与活动,更有兴趣,坚持性更好。

五、为幼儿设置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开展充实的艺术教育活动

幼儿天性爱美。他们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从这一特点出发,营造一个宽松的气氛让幼儿能自由地想象、创造,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幼儿能开阔眼界,获得丰富的刺激,创设幼儿能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带着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对美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想法。让幼儿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由的想象和创造,并使心灵得到陶冶,以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结 语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从孩子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才可以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画出一片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考维克多•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

[2]范琼芳:《幼儿绘画心理分析与辅导》,心理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三版。

[3]林琳:《运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谈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18—20页。

[4]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