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通道县侗族音乐文化志略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2

湖南通道县侗族音乐文化志略考

吴浩玮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吉首大学 427000

摘 要:在我国民族艺术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音乐的有序生成与发展与国家文化自信、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涵相互辉映,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及民族政策的体制下,少数民族艺术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带来的是历史变革及民族文化生境中的双重思考。本文以当前社会主流音乐文化的思潮进行构思,以“音乐文化志”的学术立场,结合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对其典型的南侗区域通道侗族文化村予以高度关注,并进行音乐文化集成与创新的基础研究。

关键词:民族艺术;通道侗族音乐;音乐文化志;侗族文化村

前 言

音乐文化志的前身是音乐民族志,它是民族音乐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术分支,但又不完全等同于音乐民族志。音乐文化志是将音乐放置于整个人文系统(含文化生态系统)进行历史的考证,根据音乐学界所提倡的做有关音乐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并进行“深描”或“写文化”的研究方式,并根据调查记录的音乐事象进行合理客观的文化阐释。

侗族村寨作为承载侗族起源、迁徙和繁衍生息等历史的鲜活见证,是侗族历史和文化的集中展现。侗文化村其本身就是村寨,因其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与民族旅游文化开发和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形成了赋予它新的文化意义。特别是湘黔桂侗寨自2019年5月申遗成功以来,对于湘黔桂毗邻地一带的民族艺术的进一步挖掘与传承及其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也正因如此,对于当前侗族音乐文化研究,应把目光投向其音乐文化与人类共生的环境下进行研究。而侗寨(含侗文化村)是作为文化场景中最有力的见证,它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侗民们的生活,更见证了侗族音乐文化的根基与其相对应的文化生态。因此这对于构建或复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及其认同是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延续、再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当下乡村社会发生剧变、村落大量消失的现今之世,有必要重新探讨及恢复村落民俗志,其中也包含音乐文化志。这对于阐述其对国家或地方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建构当下中国乐派语境下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生成(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一、历史环境下的通道侗乡

通道侗族自治县属于我国南部侗族地区,该县成立于1954年5月2日至7日,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处怀化地区最南端,东临怀化的绥宁、城步,南毗广西的三江、龙胜,西连贵州的黎平,北界湖南的靖州,为湘、桂、黔三省区、六县交界之地。通道侗族自治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解放后,通道民族民间艺术陆续得到发掘和整理。20世纪80年代初,通道县文化局又组织了一个民间文艺调查组,对侗戏、侗歌、侗舞、乐曲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记录、编印了《侗戏曲谱》、《侗歌集》、《侗族民间乐器选》、《侗族民间歌舞乐曲戏剧民间调查概况》等资料集。1980-1983年间,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办公室对全县的风俗习惯和民间文艺进行了调查,并整理出民间文艺的调查记录[1]

二、通道侗乡民族音乐生态构成要素

基于本土艺术是特定民族文化在世代调试与积累中发育起来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技能,[2]通道侗族音乐是侗族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的民族音乐体裁,它体现了侗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与通道侗民族信仰、风情、习俗等密不可分。

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各大乡镇都有其代表性的村寨,有的相对适合宜居,有的相对适合旅游观光,具有典型旅游及音乐文化相影相随的是皇都侗文化村、芋头古侗寨及平日村,特别是皇都侗文化村。这些村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是鼓楼、风雨桥和凉亭。鼓楼一般建于村寨的寨头或寨中,每寨都有鼓楼、大的村寨有三四座、一般是以一家姓氏为一座。寨子里有几个族姓,就建几座鼓楼。这可作为家族集会议事、休闲娱乐的重要文化场域,也是他们喜爱集群社会生活最明显的体现。风雨桥及凉亭一般是为侗民提供休憩会友的公共场所,特别适宜退休老同志的社交活动。在侗乡村寨除了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外,听觉上也不例外。它也是侗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侗族音乐是建构侗族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侗族音乐的主体构成就是侗歌,侗歌的种类大致可分为用乐器伴奏和不用乐器伴奏两大类。用乐器伴奏的有“琵琶歌、短笛歌、木叶歌”等。长篇叙事的琵琶歌可分为锦(jenh)和常(xange)两种,“锦”演唱时歌师要弹唱一段歌词,中间插叙一段道白,似汉族的说唱艺术。不用乐器伴奏的有双人合唱的对歌(侗语叫jal gouv)和曲调多变的换段歌(al wanh dohn)。这些歌多在青年男女到外村寨做客、主寨青年男女邀约时才唱。

三、通道县侗族音乐文化内涵

(一)凝聚了村落族群的文化认同

中国村落文化是有关中国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文化教育以及传统手工艺等方面[4],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侗族先人留下的最大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侗族音乐是村落文化的主流艺术表现载体,源于劳动人民的质朴劳作和智慧结晶,这种艺术形式完型于通道侗族社会亲缘和地缘格局中,并渗透到侗家人的人际交往、婚礼风俗中。通道侗族民歌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情歌。情歌这一音乐体裁更多的是属于侗族琵琶歌的流行音乐元素,广义上它也是通道侗族民歌中最古老、最永恒的主题。其中以旅游开发区皇都侗文化村中的情歌——“行歌坐月”最富盛名,具有原汁原味的艺术性,表达了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大戊梁歌会在每年农历立夏前第十八天的戊时举行,既是侗乡的大禁忌日,又是侗乡一个传统的节日,它于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礼俗已构成了通道皇都侗文化村的特色文化,传承及融合了通道侗族音乐文化中的各种伦理道德、传说故事,充分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艺术和谐相处的文化内涵,也体现出通道特有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侗族音乐推动了通道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化发展可以实现文化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最大化,对提升文化影响力有重大作用。在此方面,通道侗族自治县政府部门也在借鉴和探索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也在进一步推广旅游文化对外宣传工作,并不断扩大旅游音乐文化的活动空间。目前通道县在“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背景下,更多的凸显出侗族乡村文化生态特性,要求侗家文化旅游开发必须尊重侗族乡村文化的发展历史与过程,这样也促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民族文化产业的多元发展。目前当地的民族文化产业项目主要以当地的民族音乐为代表,也就是侗族音乐,其音乐文化的主体就是侗歌。如今在通道县政府及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业绩,并为通道侗族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出一种祥和安定的人文气息。

随着通道县社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加上对传统文化村落的保护,使其侗族音乐进入广大人民的视野,同时加速了新时期民族政策体制下独具一格的民族音乐文化功能导向。

四、结语

通道侗族文化村寨是南侗乡土聚落建筑空间文化的代表,也是音乐文化传承最为理想的场域,并受到我国学界的关注。主要从人文学科的角度进行对通道侗文化村的对策性研究。从中说明通道侗文化村为研究个案已进入民族文化研究的单元,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尚未从音乐文化志的历史维度进行整理与现实的考究。改革开放以来,以侗族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文化生成与观念中兼涉的类型、结构以及多维的文化研究则相对冷淡,侗族音乐的史料典籍的整理与解析、独立的侗族音乐分支史及区域侗族音乐志的研究与实践开展尚未起步,同时侗族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方面基础性的考证与调查研究有待进一步填补与改进。

参考文献

[1]《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著.《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罗康隆.生态人类学理论探索[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

[3]吴海清.浔江侗族琵琶歌音乐文化探究[J].音乐创作,2013(2).

[4]张晓春.侗族鼓楼建筑象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通道侗族自治县阳烂村为个案分析[J].船山学刊,2010(1).

本文系基金项目:主持2020年度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科研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声乐心理学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zyqn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