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解放”主张对幼儿美术教学的启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六大解放”主张对幼儿美术教学的启发

龚文倩

昆山开发区蓬欣幼儿园 江苏省昆山市 215333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主张应用于幼儿美术教学中,能够让幼儿多角度去观察,发现生活之美;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在头脑中构建美的形态,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积极性;在美术创作中全身心放松,从而形成多感官联动;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尽情去看、去说、去表达,为幼儿预留更多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都将成为幼儿美术活动创新求变的切入点,同时也是发展幼儿美术素养、提升幼儿美术教育内涵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六大解放”;幼儿美术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发展,他提出的“六大解放”主张包含“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让儿童在更生动、直观、宽松的环境下学习,能够以儿童视角去观察,以儿童的表达方式去理解,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六大解放”主张彻底去除了束缚幼儿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有时间、有空间自由创作、展开想象,这样的美术活动将更富于创造性和趣味性。

一、解放头脑,激发幼儿的美术活动热情

头脑是思维的主导,也是将美术创意整合转化的枢纽,解放幼儿头脑意味着尊重幼儿的教育主体性,从在美术活动中要有“追随儿童”的意识,能够从幼儿的思维特点、理解方式入手,以此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解放头脑就是要解放幼儿头脑中的条条框框,让他们不受太多束缚,可以尽情展开想象,在无拘无束的美术世界中尽情徜徉。

例如在“自然奇趣”主题活动中,老师和幼儿一起从户外收集来很多材料,树叶、树枝、石子、木棍等,这些材料被清理干净后,就成了孩子们美术活动的“新伙伴”,教师不会规定这些材料要怎么用,也不会要求幼儿作出什么样的事物,只要提前展示一些树枝画、叶子画,告诉幼儿这些材料怎样应用,剩下的就由幼儿来自主发挥。教师多启发、少干预,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头脑潜能,激发幼儿想象力和探究能力。孩子们用这些低结构材料制作出形形色色的美术作品,有树叶做得小鸡、小熊,有树枝围成的篱笆,里面用树叶和简笔画组成一个“立体花园”,还有用小石子做成的“石子画”。孩子们的创意令人惊喜,而这正是解放幼儿头脑的最大收获。

二、解放身体,让幼儿切身体验美术乐趣

幼儿时期对于感官的依赖程度较高,从手脚并用的婴儿期到独立行走的幼儿期,孩子对于身体的感受程度远远高于成年人,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行为、能力特点丰富美术活动设计,更多的关照幼儿的切身体验,以此深化美术活动内涵。

例如在“小小火柴人”绘画活动中,教师让孩子们在空地上随音乐跳跃奔跑,模仿各种火柴人的动作,只要音乐一停就要保持这个动作不动,教师随机拍下各式各样的动作,孩子们还可以继续舞动。等到活动部分结束后,教师把排好的照片展示给孩子们看,看到自己和同伴们作出的各种或滑稽、或帅气、或炫酷、或夸张的动作,孩子们非常兴奋,在接下来的画火柴人环节,孩子们再也不会拘泥于绘本上的几个示范动作,而是联系自己和同伴们的动作设计出格式格式的“跃动火柴人”,这种看似随心所欲的创作方式其实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孩子们通过肢体活动获得创作灵感,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标。

三、解放眼睛,引领幼儿在美术世界探索发现

解放幼儿的眼睛,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而不是由教师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样子的。”孩子的视角往往和成年人不同,他们眼中的世界更奇幻、更有趣。比如在学画小鱼的时候,教师搬来鱼缸让孩子们观察小鱼的动作,其中一条小鱼一动不动,这时候有孩子告诉老师:“老师,您看那条小鱼睡着了,我想到要画什么了,我就画‘打瞌睡的小鱼’。”其他孩子也纷纷受到启发,有的孩子说小鱼在打架,有的孩子说小鱼要找妈妈,还有的孩子说小鱼在捉迷藏,这些奇趣的观察让孩子们的画面充满奇趣和动感,也让我们的美术活动更有活力。

四、解放嘴巴,让奇思妙想交流碰撞

美术不单纯是让幼儿写写画画,更重要是的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解放幼儿嘴巴”侧重于鼓励幼儿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合作。例如在“南瓜宝宝”绘画活动中,教师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组员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创意、想法,然后小组共同完成南瓜宝宝的绘画,这个过程需要狗儿之间保持良好沟通,只有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被同伴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奇思妙想的交流碰撞,让幼儿真正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人。

五、解放空间,在大自然中收获灵感

“解放空间”倡导幼儿走出家庭和教室,走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探索发现,从而获得更美好的美术活动体验。同时,“解放空间”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摆脱教室、桌椅等物理条件的限制,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探索自由。例如在幼儿学画小树的时候,多数都是按照绘本的形状来临摹,很少有自己的创意。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来到户外写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描绘到画纸上,而不是简单的模仿绘本画出图形,这是幼儿从“模仿”到“创作”的开始,在自由、宽松的空间中尽情探索,这样才能收获更多创作灵感。

六、解放时间,让幼儿从容探索自主发现

一般来说,幼儿美术活动时间都在三十分钟以内,多数情况下,幼儿会因为多种原因无法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活动任务,活动时间一到,不管幼儿是否完成都会集体结束,这就造成一些幼儿担心时间不够而应付任务,或者因为紧张影响了自身创意发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有“解放时间”意识,避免由于时间规划不合理造成美术活动草草结束,幼儿活动体验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教师可以结合活动时间将美术活动分成几部分,每节课只要完成部分任务就行,比如学画线条、画轮廓、涂色等,将活动细化分解能够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任务。如果幼儿确实在预定时间没有完成预设目标,教师还可以利用早晨到园后、午睡前等碎片化时间来继续创作,这样不但能增加美术活动的连贯性,而且还能让幼儿更从容的探索发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美术活动更有创意。

结语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主张为幼儿美术教学的创新开展提供了新思路,鼓励幼儿敢想、敢做、能观察、善表达,拥有自己独立的创意空间,充分体现出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依托“六大解放”主张优化幼儿美术活动设计,能够让美术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为幼儿拓展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促进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协同发展,为新时期幼儿美术教育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朱纯甜.遵循“六大解放”思想 培养幼儿美术创造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54-55.

[2]倪晓叶.陶行知思想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界,2020(18):75-76.

[3]徐惠萍.陶行知思想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11):191.


作者简介龚文倩1993-10),籍贯江苏太仓当前职务: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