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屏时代背景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泛屏时代背景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

张帅,李丽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摘要泛屏新时代,新型视觉呈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承载了受众对于视觉艺术呈现内容与形式创新的更多诉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泛屏时代的背景概况、视觉艺术的发展状况、泛屏新媒体技术等视觉艺术的创新。

关键词泛屏时代;视觉艺术;创新

引言

高清的视觉呈现效果,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多途径应用,融合多种艺术门类的N合一艺术作品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这些都加速了“泛屏”的出现。智能手机、Pad、电脑、电视、电影荧屏,甚至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上的一块小小屏幕出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屏幕开始变得无处不在,从万物互联到万物的视觉化呈现,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视觉艺术表达,如何突破原有的屏幕形态,释放科技的想象力,不仅在形式上给人带来视觉美感的享受,同时更是对视觉艺术从观念到创作、从内容到渠道的创造性重构。

1.泛屏时代背景概述

“艺术展览现在习惯地重新配置白色立方体画廊进入‘黑盒子’,来观看以屏幕为基础的艺术。”屏幕的客体性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了,传统的观点是通过媒介屏幕来观看,而不是观看屏幕[1-2]。泛屏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受众传统观看的机制,视觉接收途径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一个观看者以一种变相的方式参与到了视觉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他们可以对视觉艺术作品自由选择观看进度、内容甚至于视角,并随着注意力和兴趣点的跳跃,改变自己的观看行为。他们成为了自己的导演、剪辑师、视觉设计师和展览引导员,自行控制观看时间的长短和沉浸方式。“观者渐渐地认为他们控制了他们经历的媒体装置的时延”[3],这意味着观者感知方式的全面转变。相比于过去私密的、主控性强的、带有视觉管制特点的传统艺术而言,如今的视觉艺术创造了与更广泛的社会人群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受众获得一种新的观看方式、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因此,视觉艺术家们有必要重构一个更加开放的艺术平台,树立更有活力的艺术观念,激发和创造更多的让观者参与到艺术活动中的可能性。

2.泛屏时代视觉艺术发展状况

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观点,“媒介即人的延伸”[4]。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屏幕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屏幕成为了人们的“第三只眼”[5]。透过屏幕,人们的视界变得更高远、更广阔、更精深。数字信息技术可以把人们的思维过程、心理架构和感知模式通过数据视像化。艺术与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等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可以被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技术的发展进步势必带来艺术呈现方式和形态的变迁。尤其是在视觉艺术创作领域,泛屏时代的到来将给创作、欣赏、传播等过程带来一系列变革。人机交互技术的产生,让视觉艺术创作和欣赏不再是单向行为,通过动感系统和动作捕捉,可以让视觉艺术产生极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感。甚至于观赏者的每个交互动作都成了视觉艺术的创作过程。如连续两年被意大利知名网站列为“全球十大必看展览”之一的展,将交互技术运用到了展厅所有作品的视觉呈现之中。该展览选取花、鸟、森林、流水等自然元素,利用互动投影形式,让墙壁成为了特殊的屏幕载体,观览者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激发特殊的互动视觉效果,打造了一个科技化的梦幻仙境,带给人震撼的视觉体验和美感。正如该展览的主创团队人员在谈到创作初衷的时候提及到的,“我想改变人们看世界的方式”。技术的革新的确正在改变人们看世界的方式,这给了视觉艺术更全新的角度和领域来发展壮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人们接触屏幕的途径势必变得更加便捷,视觉艺术创作、欣赏和传播活动也不再是只属于少数人群的狂欢。随着屏幕的泛化,视觉艺术势必会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视觉艺术形式创新特点

如今,受众对多元化视觉观赏效果和互动化观赏需求愈发强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屏幕的泛化恰巧为视觉艺术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更宽泛的屏幕定义甚至于改变了人们对原有媒介形态的认知。电视、手机和互联网等媒介形态不再有着清晰的边界,它们纷纷变成了不同形式、不同样态、在不同场景下出现的屏幕而已。正如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屏幕来收看互联网上的节目和完成上网冲浪功能一样,手机也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还能够进行游戏、观赏视频图片和创作分享。新的视觉呈现工具重新定义了视觉语言的语义、语态和语法,让视觉艺术的形式创新变成了一种必然趋势。新与旧,永远是一种对应关系,两者之间的对比实际上构成了时态上的更迭变化。对于视觉艺术的形式构建而言,拥有更广泛基数的受众群体,意味着屏幕承载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越强。泛屏时代,呼唤着视觉艺术形式的融合、碰撞与改造,以构成艺术风格的多元化表现。“跨界”不再仅停留在一个时髦的词汇层面,而成了真实存在的视觉艺术形式创新方法。如王晓明导演的作品——吉剧现代戏《山魂》,便是大胆地将传统吉剧与话剧、电影、泛屏时代等多个视觉艺术门类进行融汇会,并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呈现了特殊的舞台视觉效果,让观者置身剧场之中,仿佛在看一场3D电影一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4.泛屏新媒体技术

泛屏时代作为技术性较强的新媒体形式,技术是支撑其发展的根基。作为泛屏时代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技术很多,如网络编程、网页设计、脚本程序、音频处理、视频处理、三维动画、特效技术、人机交互、摄影录制等。掌握的技术越多,技术越熟悉,就越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泛屏时代技术问题,从而制作出更好的泛屏时代作品。对泛屏时代艺术设计而言,再好的创意和构思,要想变成真正优质的作品,就必须依赖设计。泛屏时代专业技术中,有些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很快,而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泛屏时代专业师生应积极关注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收集和整理最新的技术资源,以便能够时刻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利于学生毕业之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互联网时代,社会资讯的传播速度很快,各种设计资源的共享程度很高,因此泛屏时代内容的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在泛屏时代内容和形式高度同质化发展,并且彼此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艺术创意就会成为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艺术素养的差异,让泛屏时代作品的视觉艺术影响力变得尤为明显。同样的素材,若是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运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特征,对观众或消费者的视觉影响力也就不同。在我国高等院校泛屏时代专业中,技术教学具有相对具体的考查和检测标准,课程内容体系也比较完整,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而艺术素养的培养因缺乏一个具体可测的标准,反而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然而从泛屏时代的长远发展来看,艺术素养较高的学生,会更有竞争力。泛屏时代目前依旧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且还在持续改善和进步,其对人们社会生活渗透领域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结束语

泛屏时代背景下,视觉艺术的创新既包括观念、技术的创造性更新,也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创意性革新,更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这不仅需要从艺术创作的角度重新认知视觉艺术,更需要从传播和受众心理需求的角度客观看待视觉艺术的创新发展趋势,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让视觉艺术在泛屏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张红玲,多屏时代的受众重构与传播形态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04):39-42.

  2. 刘俊,杨宾, 泛屏与跨界:中国影视发展的新图景——第三届中国影视青年论坛综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6):147-148.

  3. 李寒雪.浅谈视觉传达设计在电视节目包装中的作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9(22):48-49.

  4. 王明珠,王康.巧用电视摄像拍摄技巧提升电视节目质量[J].西部广播电视,2019(22):177-178.

  5. 王秀花,张忠.探析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如何融合多媒体技术创新发展[J].广播电视信息,2019(08):61-62.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编号:QN202008088)资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