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美妙“语言”——语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数学的美妙“语言”——语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巴合拉 ·居尼斯汗

昭苏县阿克达拉镇镇上克孜勒莫依纳克教学点 835600

摘要:小学数学在语言教育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数学教育中语言的运用和语文教育中语言的运用一样重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重视语言的运用。以下笔者将从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如何利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数学教学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语言 数学教育

在新课改以前,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都是数字运算,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是很注重数学语言的运用,认为学生会计算了就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了,至于语言教育那就是语文教师的事情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可以脱离语言教育,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语言教育的作用,那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点会得到大大提升,学生掌握和理解了课堂上的数学化语言也会让自己的学习事半功倍。

  1. 语言教学,可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内在动力,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数学课堂的语言下手。我国的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对数学有着刻板印象,认为数学就是一种符号教学,数学就是大量的计算,数学就是枯燥的无趣的学科。就是这样的一种刻板印象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不了兴趣,进而耽误了自己对数学的学习。为什么人们会产生“数学是无趣的”这样的刻板印象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十分严肃,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不够生动活跃,让整个课堂都显得特别死板。

例如:教师在讲二年级上册《2~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会让学生在还没有学习乘法口诀之前、没有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之前就让学生强行背诵,这样的背诵只会让学生感到茫然以及枯燥,毫无乐趣可言。教师在讲课时也经常会出现:“老师要来抽查一名同学背诵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谁还没背过就回家抄写十遍”等语言,这样的语言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打击,学生正处在学习的阶段,教师就下达强制性的命令让学生去背诵乘法口诀,这样的强制性的语言表达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迫学习的感受,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学习数学,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学习兴趣。同样是二年级上册《2~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教师如果将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换一换就会好很多。比如:“老师来看看咱们里有哪些同学是数学的有心人,在学习2~5的乘法口诀前就会背啦?”“咱们已经学习完了2~5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和自己的同桌挑战一下看谁把乘法口诀记得又准又快”同样是让学生背诵乘法口诀,不同的表达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很明显后边的表述和要求就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更倾向于听到教师的表扬,听到鼓励性的话语,越鼓励他们学的越卖力,相对而言教师要是说一些负能力的话,学生很容易自暴自弃。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多准备一些积极向上的课堂用语,通过有趣的语言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语言互动教学,促深入思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多和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互动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上的互动式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者,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问、追问让学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运算律》这一单元中的《买文具》,这节数学课其实是让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才会更简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通过不断的语言上的互动引导学生给出正确的计算方式。在买文具的过程中,笑笑买三个计算器和一只钢笔,计算器22元一个,钢笔四只24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按照以前学过的知识列出了22×3=66,24÷4=6,6+66=72这一系列算式,虽然可以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过程有点多,比较麻烦。这时教师就要展开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都是这样计算的吗?”“谁还有更简单的方法来分享?”这时可能就有学生给出22×3+24÷4这个算式,教师就可以继续追问:“还有哪些同学是用的这个算式计算出来的?”这里的追问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举手示意后教师还可以继续进行互动:“谁来说一说你这样写的理由”“你怎么保证你写的算式计算出来就是正确的呢?”“谁进行了验算?”这时有想法的学生会主动参与互动,分享自己的验算过程,教师进行了单个学生的互动,也不要忘记全班学生的整体性互动,让全班同学根据刚才给出的验算结果再一次进行验证,请全班学生来验证运算律的规律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提问互动,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就能更好的参与到课堂的思考,参与到对数学知识的思考。

三、语言生动,创数学情境

小学数学在教学要与生活场景密切联系,只有这样能让学生更轻易的理解生涩抽象的数学知识,而生活场景与数学课堂的联系往往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一个数学情景的好于坏往往是由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决定的,好的语言描述可以带领学生迅速进入生动有趣的数学情景,坏的语言描述甚至会让人丧失继续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教师在进行情景描述时一定要注意:数学情景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情景的描述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用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描述一个生活中出现的可能性的场景:“老师在周末的时候去超市买东西,消费满一百元就有以此抽奖的机会,奖品盒子里一共有50个购物优惠券,其中只有5个是特级优惠券,老师只抽了一次奖,你们才老师抽中特级优惠券了吗?”通过一个生活化的可能性小场景,调动学生继续学习可能性的兴趣,让学生对可能性充满好奇心。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说没有抽中,因为特级优惠券太少了,抽中的机会很小;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说老师的运气很好,说不定一下子就能抽中了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要对这些答案进行一个数学上的总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数学场景,在这样的数学场景中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的语言教育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希望小学数学老师们重视小学数学的语言运用,在平时就多进行课堂语言的积累,将生动、正能量的语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小刚,等.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 语言文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