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1

读懂学生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王小玲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 455000

随着年级不断的升高,将会对孩子们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预习。所谓预习,就是对第二天要学的知识提前进行一个了解,提前学习,能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做到有备而来。要想使每一个孩子都养成预习的习惯,形成预习的能力,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种下一个渴望预习的真愿望

首先,要让孩子们知道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课堂上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让这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无限的作用,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有备而来。一些表面的、浅显的东西大家可以通过看书、查资料自己解决,以便课堂上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对一些关键的、重要的知识进行讨论和更深一步的学习、研究。

其次,就是要让孩子们体会到,只要他认真预习,就会被认可、肯定、表扬。例如:对于那些能认真预习的孩子,我们及时的表扬他:“你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老师感到和你在一起很快乐!”甚至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不花多少时间,不费多少力气,却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他就在老师的心中,他是被需要、被认可、被肯定的。当孩子们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孩子们是会愿意预习的,在预习的过程中还会有新发现、新感受,并产生预习下去的急切愿望。这时预习的种子必定会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预习也必将慢慢地变成每一个孩子的内在需要。

二、建立一个交流预习的好氛围

预习之后,课堂上我们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多了,但是也需要静静的倾听、思考和有序的交流。因此,当孩子们有了预习的愿望之后,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相互交流预习成果的氛围。然而,面对现代极度自我,只想表达自己想法、不愿听取别人意见的的孩子们,尤其是在预习之后,我们需要先建立一套交流预习成果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如:当别人交流预习发现时,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眼睛要看着对方,不能在下面窃窃私语……然后就是这个团队中的每一员都要慢慢学会遵守,当大家相互尊重了,发言有序了,一个良好的相互交流预习成果的氛围也就建立起来了。

三、树立一个认真预习的好榜样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在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时,老师首先要做到这一点。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作为老师,我们的认真预习就是认认真真的备好每一节课,我们只有做到这一点了,才能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才能从孩子的交流中找出问题,及时引导,因此在课堂上,无论学生说的精彩还是糟糕,教师都要认真的做好准备,做好表率,在润物细无声中做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四、教会一个科学预习的好方法

很多孩子在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好好的预习,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预习,因此,我们要交给孩子们一些具体的方法,我们的“小小助学单”正好起到这个作用。孩子们可以根据“小小助学单”上每一步的提示,按要求去做,大体上是学习内容早知道;温故知新;新课先知;小试牛刀。当然根据课型的不同“小小助学单”也会有适当的变化或调整,但是,无论我们进行怎样的调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小小助学单”成为孩子们预习的一个抓手,在孩子们预习时,给一个方法。

五、养成一个坚持预习的好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力和毅力,都需要坚持。就像《大染坊》中的陈六子,要饭也要坚持听说书人说故事、讲道理,后来是坚持让家驹天天给他读报纸,即使家驹另谋职业,不在他身边,不能再给他读报纸后,他也还是坚持让他身边的其它人给天天他读报纸一样。因此,只有帮助孩子们坚持下来,才能使孩子们将预习变成一种习惯。

总之,当孩子们慢慢感受到预习的魅力,拥有了预习的愿望,具备了预习的能力,体会到预习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更加生动、更加精彩,我们的孩子们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文章申请添加课题: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助学单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C200405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