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以爱育爱——家校共育案例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7
/ 2

家校携手,以爱育爱——家校共育案例浅析

唐淑芳

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小学 518133

摘要:刚接手五X班时,我就发现木子与众不同:内向、不说话,脸上看不到笑容,上课眼神躲闪,下课故意打闹,且时不时流露出凶狠的眼神,与同学有冲突时从不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自己解决,或独自委屈,对于老师主动的询问从不理睬。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也不见有家长来参加。数次电话家长都难能接通,好不容易接通电话,家长也是极其不耐烦,也拒绝老师家访。

关键词:家校沟通;语言艺术;共情同理;以爱育爱

要想真正有效地帮助孩子,必须充分了解孩子背后的家庭教育情况。根据木子的表现,我决定无论如何要去家访一次,跟家长进行深入而有针对性的沟通。一次,二次,三次,终于打通了家长的电话,告知去家访的时间,谁知孩子爸爸竟很随意地说:你们来就来吧,孩子爷爷奶奶会在家的。我更奇怪了:孩子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做父母的怎么不参与老师的家访?孩子妈妈呢?带着一连串问题,我敲开了孩子家的门。果然,迎接我们的只有孩子年迈的爷爷奶奶,尽管我一再委婉地劝告孩子爸爸尽量回来跟老师交流交流。从爷爷奶奶半客家话半普通话的表述中,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大致情况:木子从小就没有妈妈(妈妈去哪儿了,老人没说我们也不便问),爸爸娶了小妈,又生了三个孩子,爸爸和小妈带着三个孩子一起过,木子只好跟着爷爷奶奶。只有逢年过节的家庭聚餐时才能见到爸爸。摸清了孩子的底细,我倒松了一口气。木子是典型的缺爱的孩子,对这类孩子教育起来并不难,只要多加关注,倾注真诚的爱,走进孩子的心,温暖孩子的心,融化孩子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一段时间后,孩子确实有些改变,虽然还是话不多,但笑容多了,凶狠的眼神没有了,而且会主动接近老师,时常帮老师收拾课本啥的。

我还没来得及感受成功的喜悦,麻烦就来了。一天,很难得接我电话的木子爸爸竟主动给我打电话了。看着来电显示,我有些纳闷也有些惊喜,家长终于感受到了孩子的积极变化,想找老师聊聊?家长突然意识到对孩子的忽视,想关心孩子了?而事实上是我想多了,木子爸爸打电话来是兴师问罪的。接通电话后,没有问候,没有称呼,直接厉声质问:“你是怎么教育学生的?你两个学生敲诈木子200元钱你怎么不管?你也不打电话告诉我?你怎么当老师的?我告诉你,我要见你们校长,叫对方家长必须赔偿我……”原来,木子有一天放学后与班上另两个同学打赌输钱,猜谁带的钱多,钱少的就把钱放在钱多的人身上。另一个同学带了200元,而木子带了20元,然后木子就把自己的20元给了同学。这事兜兜转转之后,一个邻家的孩子转述给木子爸爸时,就变成了木子给了同学200元。第二天,我了解了事情真相,又跟之前的班主任打听了木子爸爸的的些许情况之后,我把三位家长一起约了过来。

木子爸爸来了之后,不等我们几个开口,又是一顿数落。我干脆一声不吭,微笑倾听,任其抱怨个够。心想,等你说完了说够了说累了我再慢慢跟你聊。在他数落期间,我既不卑不亢、不惧不媚,又保持蒙纳丽莎式的礼貌微笑,洗耳恭听。他数落一通之后,可能是觉得老师似乎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恭敬,甚至有点不以为然,突然冒出一句:“你别以为我没文化,告诉你,我的文化比你们老师还高”!我听了会心一笑,主动握住他的手,递上一杯茶,温和地说:“木子爸爸,您辛苦了,您已经说了近十分钟,一定口渴了,先喝杯茶润润喉咙。”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我礼貌的微笑,柔和的声音,温暖的茶水,稍有修养的男士都不能拒之千里吧,何况他又强调自己是个文化人呢!抓住这个楔机,我接着说:“接下来请您听我说。第一、您说的时候我一直在认真倾听,以示对您的尊重;第二、我最喜欢跟有文化的人对话,有文化的人明事理,讲道理;第三、我们今天是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激发矛盾的。这三点,您认可吗?”接着,我把了解到的真相如实相告,并把三个孩子叫来当面呈现当时的情况。在事实面前,木子爸爸当初的嚣张气焰没了,语气软了下来,但可能是拉不下面子吧,依然是不太友好地说:“没有就好!”然后就要走了。我简单地与另两位家长道别之后,果断地拉住木子爸爸,坚定地告诉他,我要跟他单独谈谈。接下来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木子爸爸,您刚才注意到没有?另外两个孩子来了就奔到自己妈妈身边,而木子却紧偎在我身后,躲着您,回答您的问话时明显害怕,甚至惊恐。”

“是的,我平时比较严厉。”

“我理解,严厉也是爱。但是孩子能感受到这份爱才好!”

“我知道。”

“有好多您不知道的,比如刚才那两个孩子是木子最好的朋友,他们的父母认识木子,木子的父母却不认识他们。木子的作业没有家长签名,木子的家长太忙没有来开家长会,木子的作文里写的我最爱的人是爸爸……这些你都不知道。还有这个学期以来,木子变得温暖一些了,学习也主动了,但依然很吃力,因为仅有老师的爱是不够的,他更渴望来自爸爸的爱……”

“……”

我接着说:“以后,希望您不要不接老师的电话,能友好地跟老师沟通也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如果您接了电话,我会很高兴地告诉木子,让他及时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关心。”最后,我再次握住他的手说:“你是个有文化的人,你肯定知道,老师和家长是站在一个阵地的盟友,我们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希望我们今天的谈话能帮到木子。谢谢!”

之后,我会隔三差五的打电话给他,絮叨絮叨木子的事。木子爸爸的语气较之前好了些。虽然我了解到,他依然不怎么管木子,但之后的两次家长会他都有到场,而且会跟我友好地点头问好,没有了之前的居高临下、不理不睬。

现在回头想想,我在与木子爸爸沟通的过程中,大概遵循了以下几点:

一、平静沟通,倾听解疑。

俗话说,说话要看场合。因此,接到电话时,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先说出想说的话,在诉说中稍稍平息怒火,也显示出我对他的尊重,不管他的态度如何。我暂时不发表意见,只是耐心地倾听他的质问,一边听,一边整理头绪。然后我抓住楔机,切入话题,较好地引导下一步怎么解决这件事。

二、了解真相,正面影响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的外在表现,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又是教师的教育机智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家长也是有影响的。在这件事之前,我对木子做了许多教师该做的,付出了应有的师爱,充分了解了家长的情况之后,也没对对木子另眼相待。有了爱的铺垫,后面沟通起来自然就顺畅很多。

三、换位思考,相互理解

换位思考的共情同理是人与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即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我对这位家长的心情表示了理解,同时认可他的文化,故意拨高他的修养,拉近距离,让他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尊重。后续的沟通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更是行为艺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对他的爱,在与家长沟通中,讲究语言的细腻传情,既机智委婉,又注意分寸,具体行为上要态度诚恳,尊重家长的心理需求,多换位思考,积极提供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