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前BMI与子痫前期发生及临床特征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7
/ 1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前体质指数(BMI)与子痫前期(PE)发生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宫内妊娠,孕周为6~8周+6,排除有基础性疾病和病历资料不完整者,共计42 427例孕妇,其中诊断为PE者659例。依据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42例)、正常体重组(422例)、超重组(138例)和肥胖组(57例),对4组孕妇PE的发生率及发生风险、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妊娠前BMI对PE临床特征(包括PE的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PE的发生率为1.55%(659/42 427);其中,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的PE发生率分别为0.61%(42/6 941)、1.44%(422/29 297)、2.62%(138/5 273)和6.22%(57/916)。校正产次、年龄、文化程度、PE病史、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史等混杂因素后,与正常体重组比较,低体重组晚发PE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OR=0.50,95%CI为0.33~0.72,P<0.01)、超重组晚发PE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1.57,95%CI为1.23~1.99,P<0.01)、肥胖组早发和晚发PE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早发PE OR=2.15,95%CI为1.03~4.02,P=0.027;晚发PE OR=4.25,95%CI为3.00~5.91,P<0.01);低体重组不伴严重表现的PE(OR=0.54,95%CI为0.30~0.89,P=0.024)和重度PE(OR=0.51,95%CI为0.33~0.75,P=0.001)的发生风险均显著降低、超重组重度PE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1.42,95%CI为1.10~1.83,P=0.007)、肥胖组不伴严重表现的PE(OR=5.11,95%CI为3.22~7.84,P<0.01)和重度PE(OR=2.97,95%CI为1.95~4.38,P<0.01)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升高。659例PE孕妇中,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中位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2 420 g(1 602~2 845 g)、2 435 g(1 692~3 030 g)、2 540 g(1 922~3 132 g)和2 950 g(2 050~3 360 g);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增加(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大于胎龄儿(LGA)的发生率分别为0(0/42)、3.3%(14/422)、7.3%(10/138)和17.5%(10/57),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LGA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妊娠前超重和肥胖是PE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晚发PE具有更密切的关联。妊娠前肥胖相关的晚发PE出现较多LGA新生儿。建议妊娠前控制体重、妊娠期限制体重增长及血压管理,以降低PE发病率,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