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初探

范科军

(鄞州区首南街道中心初级中学,浙江 宁波 315100)


摘要: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名著阅读仍是不少初中语文一线教师面临的难题。名著阅读的价值追求不能只是肤浅的表面性获得。通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引导、推进、提升,教师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思维含量,促进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精神成长和文化发育,进而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整本书 思辨性阅读教学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需要学生在三年时间里看完必读名著十二本,选读名著二十四本。这些名著的阅读既是学生的痛点也是老师教学的难点。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仍是不少一线教师面临的难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变整本书阅读浅层的知识认知、书中明示性信息的接受为深度学习成了名著阅读教学普遍的价值取向。整本书阅读与思辨读写结合起来进入深度高阶思维,进而保证整本书阅读的品质。作为教师,应怎样引领学生去进行真正地对整本书的思辨性阅读?

整本书思辨性阅读通过对整本书中一些信息的思辨、整合来建构对整本书新的认知,它是一种再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有效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形成一条有主线的群片或群段或群类等信息现象,再整合思维基础上形成含有思维含量的新认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挑战具有新奇性、刺激性、动力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探索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1. 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引导

教师对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的“浅层阅读”走向“深度本质思维性阅读”。老师布置名著阅读的阅读任务,有些学生认真阅读,有些学生囫囵吞枣,有些学生甚至只字未读,进而导致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获知参差不齐。这种万花筒的现象让老师头痛欲裂。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愿意打开名著读,并能有计划地读?

1.激发兴趣

必读名著《西游记》几乎是一个学生可能从小大最喜欢读或听或看的名著之一。反过来我们思考为什么学生对《西游记》如此兴致盎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理由很多:里面的一个个故事短小独立有兴趣看;取经路上一场场劫难吸引人;怎样打打妖怪最后结局怎样很刺激……

显然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前先有所思考地兴趣激发这个铺垫很重要,对学生想打开名著进行阅读有一定影响。2020年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全世界手忙脚乱。新冠疫情前期有消息说是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传染到人身上,于是引发环境保护大概念。在这样的全世界人类大灾难前,用现实事实存在的眼前的活生生的例子介入,引导学生打开选读名著《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就是一本讲述人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负重的灾难的科普读物。眼前的新冠疫情事实是学生阅读这本书最好的思辨触发点。

2.任务驱动

教师创建真实的任务情境,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阅读。2020年上半年因为新冠疫情,全国医务工作者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武汉等地,给全国人民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英雄形象。下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接见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国家勋臣,表彰他们的伟大精神。2020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教师结合国家今年“环境”情境,给出阅读任务——面对抗战精神面对抗疫精神面对抗美援朝精神,从名著中寻找中国的脊梁!选读名著《红岩》中江姐等共产党人在狱中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就是中国的脊梁。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纪实性地向世界真实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就是中国的脊梁。选读名著《长征》是一部恢宏壮丽的英雄史诗,长征中的精神和信念力量就是中国的脊梁。用名著中前仆后继的战斗丰满学生眼前响铮铮的中国的脊梁的骨肉。既达到阅读名著的要求又有带着思辨进行名著阅读,引发学生的感触和思考。

  1. 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推进

教师激起了学生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欲望仅仅是起步,起步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顺利、饶有兴趣地、有目标地读下去,并通过这一过程收获自己的思考性产物。

1.兴趣保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刺激性、任务驱动等都可以是兴趣持续保鲜的要素。要撬动学生整本书阅读持续深入,兴趣要时刻保鲜并指引前进,沉浸并遨游在书的世界里。教师可以允许学生逐部分逐部分先自我阅读后再小组为单位阅读讨论,让自己阅读后思维的火花在小组中碰撞,让学生阅读的比拼在同龄人中激将,让有思辨性阅读在你我他之间合作交流,进而让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阶段性地有序推进。

2.路标引路

在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指向性带着思考阅读,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筛选出教师指向的信息。 《水浒传》里有一百零八将,每个人各有一个或数个绰号。作者施耐庵只用几个最精粹的字眼,将他们的外貌、性格或轶事、个人遭遇、特长爱好等某一方面的概况表现出来,但凡谈及水浒好汉一定会说到其绰号,由绰号见人物神采。教师让学生阅读《水浒传》可以进行整本书思辨性阅读前设计。问题一:用《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绘制一张思维导图。要求思维导图中有人名并匹配绰号,并将绰号归类整理。问题二:根据你对每个人物的阅读所得,试举1-2个例子阐述某人物绰号匹配给某人物的理由。很多学生阅读名著拖拉、缓慢其中一个原因是迷茫于我看与不看没什么本质上大的区别。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并给予若干个问题的路标支架,点燃学生的兴趣内驱力,名著阅读就会出现另一番景象:一边阅读一边寻求解决问题,并不断整合信息,建构新的认识,最终形成自己有思维价值的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见解。整个过程主动参与,自主分析,用痕迹创造思维,丰富自己的阅读内涵。这样的路标引领的研究性整本书思辨性阅读一定会有联系、推理、评价、创造等多种高阶思维的碰撞,留下深层次的阅读所得,推动对整本书阅读的深度理解和思考。

3.策略支持

好的策略的运用是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一味地从头至尾整本书阅读处处求完整,也并不一定有效于整本书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反而可能使学生苦不堪言。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及时给学生以阅读策略建议,让学生在策略的引导下获取新的阅读认知和体会。比如阅读中的联结策略。初中生已经有一段一定的生活经历的阅历,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要注意激发他们经历的生活经验。必读名著《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对儿子苦心孤诣的教诲的一本体现浓浓父爱的名著。书里涉及青年人生活的很多个角度和维度,比如生活艺术、人生态度、文化艺术、恋爱生活等,初中生有共鸣之处之感之情。打通他们和名著中类似的生活经历,让《傅雷家书》里父亲的谆谆教导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思想。当整本书的功能性作用被打开,借鉴和寻求文字慰藉的需求将会驱动他们内心需要而常读常新《傅雷家书》。融入自己需要的自主阅读是阅读最美丽的境界。阅读的策略还有很多,比如前文讲到的名著《西游记》可以突破纸质媒介阅读,或选择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或选择听凯叔讲故事《西游记》 来跨界阅读;前文讲的绘制《水浒传》的思维导图,运用了图文转换策略。还有预测推论、抽取要点、寻找照应等等策略。合适的策略进行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有质量地推进。

4.评价助推

整本书阅读阶段性及时的评价不仅是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深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辨性阅读的手段。调动个体思考:看到自己的进步,辨别自己的差距等。从而学会自己定目标调目标,矫正并规范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方向,进而有效达成整本书思辨性教学目标。

在整本书阅读推进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声音:理性思考、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教师应予以适时关注及时评价。让评价动态化跟进,让学生及时化获得。

合理合适的评价,让学生的思辨性阅读透明化、可视化,进而逐步调整思辨性阅读教学持续进一步思辨性阅读的继续。

三、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提升

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有思考、有评判、有创造的思辨性阅读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方向。当学生读完整本书,通过开展活动、成果展示、分享交流等,让其理解走向深入,思维再上台阶。当学生自我的思维真正产生的时候就会用“写”的形式进行表达,让思维更理性、更深刻、更有条理,思辨性是充溢其中的灵魂,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也会促使学生调用一切可以为用的身上“十八般武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促进其语言建构、思维发展、精神成长和文化发育,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必读名著《儒林外史》是一本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文人群像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进行生动描绘的名著。读完这本书,除了完成教师在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的路标指引而设计的问题外,教师可以适当再追问: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读书?他们的读书为了功名利禄,我们也为了功名利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用你了解的真实历史中的例子来支撑你的观点。这使得读的名著与现在的生活现实关联,拨动思维触点,让言语文字神采飞扬。既丰厚阅读内容的意义又成长其精神,真正让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再更上一层楼。

美国的艾德勒和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不管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说:“思辨性阅读,就是要提高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含量,在平时的语文教育中弘扬庄严、深刻而又充满活力的人类理性精神。”整本书名著阅读的价值追求不能只是一些肤浅的表面性获得,在阅读过程中介入体验、感悟、思考等的认知、理解、归纳,辅助以兴趣、路标、策略、评价等推进,最终达成阅读者自己的思维和评判。既是阅读整本书过程也是通过思辨这一特性梳理出阅读者自己思考后的阅读所得。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让名著阅读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王跃平.一书三课: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建构[J].语文教学通讯,2020(03).

[2]章新其主编.初中语文教学指导——统编教材怎么教理论篇[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004—006,071—076.

[3]章新其等著.“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初中语文案例解读(2018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