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臂丛损伤五例治疗预后报告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0
/ 1
摘要目的分析双侧臂丛损伤的致伤机制特点,并探讨诊疗策略及预后。方法2013年1月-2018年4月,共诊治双侧臂丛损伤5例,包括机器牵拉伤1例,观察3个月后行手术治疗;静态牵拉伤4例,均非手术治疗。定期随访并使用顾玉东臂丛神经功能综合评定标准对上肢功能进行量化评价,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平均随访23.4个月,5例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均较前明显提高(P<0.05);1例机器牵拉伤患者的左(右)肩、肘、腕关节及手功能评分从治疗前分别为1.00(1.00)、1.00(1.00)、3.00(1.00)和3.00(1.00)分提升到4.00(2.00)、4.00(2.00)、4.00(3.00)和4.00(3.00)分;4例静态牵拉伤患者的左(右)肩、肘、腕关节及手功能平均评分由治疗前分别为1.25(1.25)、1.50(1.50)、2.25(2.25)和2.25(2.25)分对应提升到4.00(4.00)、4.00(4.00)、4.00(4.00)和4.00(4.00)分。结论伤后尽早明确诊断,根据神经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行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并适当结合物理治疗,可保障双侧臂丛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有效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