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7
/ 2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刘豫

黄梅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北省黄冈市 4355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护理措施实施效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建立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心理情绪和患者满意率;结果:比较两组心理情绪评分,护理前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均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患者满意率,观察组(93.75%)高于对照组(77.08%),组间统计显示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既可改善其负面情绪,又可提升其对护理方式认可程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护理;心理情绪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后易导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和缺氧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由于该病治疗难度大,且尚无完全安全有效治疗措施,导致长期过程中患者易产生严重负面情绪,进而造成患者疾病控制效果降低。为此,应采用适合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从而提升疾病控制效果。本次研究重点分析优质护理方式应用方式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以入院时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1月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诊断确诊为冠心病,本次研究中全部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设置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5.9±2.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1±0.7)年。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47-77岁,平均年龄为(66.0±2.3)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2±0.8)年。两组统计分析结果为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含对患者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和监测;叮嘱并指导患者正确规律用药;为患者提供饮食和运动建议;对患者进行简单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认知;告知患者与疾病相关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如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等。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护理:(1)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引导其做好各项相关检查,并维持适合语气态度,向其介绍医院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并通过沟通等方式掌握患者基础人口学资料、饮食喜好等信息;(2)健康宣教:根据检查结果向患者说明其病情,并向其科普疾病相关知识,包含致病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方式、护理控制方式以及日常相关注意事项那等。同时考虑患者对教育内容接受能力,适当利用宣传栏、微信群、网络视频、在线座谈会和病友教育等方式,帮助患者更好的掌握疾病相关知识;(3)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针对其存在的负面心理情绪,采用心理疏导、鼓励支持、疾病成功控制案例和转移注意等方式进行缓解,并通过与患者沟通解决其疑虑,帮助其建立疾病控制信息,并帮助其树立自我管理意识。(4)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病房环境,根据患者需求对温度、湿度和光线强度进行调节,提升患者身体舒适性。(5)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药物用量用法后,应向其介绍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用药禁忌症等。(6)运动饮食护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辅助其制定相应运动计划,以有氧运动为主,并控制日常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通过与患者沟通,在营养师配合下为患者制定合理科学饮食方案。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分别使用焦虑量评价表(SAS)和抑郁量评价表(SDS)进行评分[1]

(2)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程度,实施科室自制满意度评价问卷[2],由患者自主填写,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各项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明显低于护理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5ff66f5872dff_html_51e7330b6d79db87.gif±s,分)

组别

时间

SAS

SDS

t

P

观察组(n=48)

护理前

57.21±3.31

69.55±3.45

17.882

0.000

护理后

41.05±2.20

47.02±2.32

12.937

0.000

t

28.170

37.545

-

P

0.000

0.000

对照组(n=48)

护理前

55.21±3.30

69.47±3.01

22.119

0.000

护理后

48.19±2.31

53.23±2.74

9.743

0.000

t

12.074

27.642

-

P

0.000

0.000

2.2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3.75%)与对照组满意率(77.08%)证实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48

26(54.17)

19(39.58)

3(6.25)

45(93.75)

对照组

48

20(41.67)

17(35.42)

11(22.92)

37(77.08)

5ff66f5872dff_html_12d1c6ddb3a826ce.gif

-

-

-

5.352

P

-

-

-

0.021

3讨论

冠心病作为临床中一种发病率较高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与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相关,受血脂异常影响,会导致其体内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若未能早期采用有效方式处理该问题,会使患者机体中血流阻力增大,使得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局部组织坏死,形成冠心病,同时导致患者胸痛频率增加,影响其身心健康,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而临床治疗期间,为促使患者配合治疗,发挥治疗措施作用,提升对病情控制效果,应落实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而优质护理措施作为一种以常规护理为基础,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和改进后相对完善措施,既可满足患者基础护理需求,又可加强对负面情绪、认知不足等方面因素控制,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医疗护理服务,在建立和谐护患、医患关系和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

对冠心病患者护理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优,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程度,观察组为93.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更加利于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利于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和病情控制效果,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程度更高。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时,通过强化并完善各种基础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护理服务,可增强护理措施对患者作用效果,利于减轻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促使患者更加认可护理,该护理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彩霞.优质护理在冠心病临床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11):189-191.

[2]徐晓婷.优质护理对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4):410-411.

[3]陈华萍.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和护理质量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3):94-96.

作者简介:刘豫(1977-),女,汉族,籍贯:湖北,大学本科,职位: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