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师备课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关于音乐教师备课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米雁

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 710048


摘要: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让我深深感到备课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它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所在,对于一节好课而言,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出色的教学最需要“充分”的备课。纵观目前部分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备课的错误言论,有属忘却职业责任的,有属缺乏教学经验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就必须反思对备课的认识。

关键词:音乐教师 备课 教学设计 有效使用

引言: 一节好的课堂教学,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我们首先要看到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是备课,正好比感人的话剧,首先要有感人的剧本;动情的演唱,首先要有动听的词曲一样。出色的教学最需要“充分”的备课。纵观目前部分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备课的错误言论,有属忘却职业责任的,有属缺乏教学经验的,现摘录如下,以供反思。

一.教学态度不严谨,敷衍了事。

   了解发现部分工作经历在五年之上的教师,他们凭借已有的一点儿经验浑天度日。

如:有的教案太过精简

第二课时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三.继续学习歌曲

四.小节下课

这些教师往往在第二或三课时通用这样的过简案来蒙混检查,整篇教案不足二十字;更有甚者,书本上划几个记号,就算备好课了。

反思:这些老师根本没把备课放在心上,只是当做应付检查的一项内容而已。从不深钻教材,认真备课,完成教学设计。其实,有的教材虽看似简单,但其内涵,外延却很需要挖掘,从而透彻全面地掌握教材。学生从掌握知识到转化能力又是我们现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宗旨,这就更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的指导。所以只是单纯的书写是完不成这些任务的。针对所有听课教师的上课及教学设计,我们不难发现好课率与详案率是成高度正比的,这更加说明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基础。

二.网络的发达使得我们的教师缺失了备课能力,下载抄袭现象严重。   有些教师备课只注重工整、漂亮,摘抄以往的旧教案或教师用书的案例教案以便应付检查;有的甚至嫌抄写麻烦,干脆就直接下载。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反思:这种人多的是模仿,少得是能动创造。别人的优秀教学设计是别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不应转化为学校检查的便利依据。对于多变的活生生的自己的学生具有借鉴价值,但绝不应取代为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因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不同,音乐知识的阐释,歌(乐)曲的作品理解,音乐的再加工等,决无定法可言,别人再好的方法也无法预料每个教师自身的能力实际和他所面临的学生实际。

  1. 教案的重复使用严重。

   这种情况多来自于工龄长的教师,他们认为年年教,年年写,没有必要,这些课都上过N遍了,闭着眼都能上,拿旧教案上课就够了,因此出现了“一案多本”现象。

反思:这种人迷信旧案、以旧代新,不仅行动上表现出惰性,思想上也表现了僵化,不求进取。这种人停滞不前,产生了教学厌烦化的心绪,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及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墨守陈规。想“以不变应多变”,必定上不好课,更别提教学质量了。

  1. 音乐教师应如何备课

  “不会备课”,或对备课认识不清,无从下手。这种现象是现在老师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教师是不可能成长为反思型教师的。如果把教学看作是工厂里流水线上的一个岗位,机械操作,没有创造热情,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必须对备课的功能与重要性重新认识,只有思想意识转变了,才能使教学变革成为可能。尤其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要准确把握备课的关键。我以为,音乐教师备课之前是要先了解教材,所谓了解,并不是只看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分析。以歌曲教学为例:

1.熟练掌握教学内容   

   教师先要学会演唱歌曲,拿到教材后反复的进行弹唱,唱熟弹熟后要依据自身专业素质进行再加工:

首先对歌曲设计恰当的感情处理:根据旋律线条的走向分析曲式结构,找规律、寻特点,然后设计相应的强弱处理,接着构思歌表演、和声演绎,最后设计打击乐器或声势伴奏编配等等,做到熟能生巧、游刃有余。

2.分析学生学情 

   教龄长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作出全方位的学情分析:如依据大纲对各年龄段学生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学生已具备的演唱程度、演奏能力、知识结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对本教材的各知识点的预设,进行详尽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教龄短的老师则要多读教材及大纲,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积累教学经验,多翻阅查看优秀的案例等,正确分析估测,最后通过教学验证,及时做好记录,以便积累个人教学经验。  

3.设定教学目标   

   在掌握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我们依据大纲对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切忌空洞,大话。如:情感态度价值(通过学习演唱歌曲xx,培养学生xx的思想品质。)过程与方法(用xx等的方式或方法学习演唱。)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会用xx的情感演唱歌曲《xx》。)

  1.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设计一定是本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如:唱歌课的重点就是学唱歌曲;欣赏课的重点就是欣赏歌曲或乐曲,

教学难点的设计则要依据学情来设定了,如:四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学生已掌握的节奏类型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后十六等基础节奏型,这样一来,切分音及三连音就成了新认知的节奏难点,因此在节奏难点中就预设这两个节奏型为难点。再有,国歌中旋律的上行是教材设定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旋律上行的意义和用途就作为另一难点。学生对这首歌曲虽然耳熟能详,但是在准确演唱歌曲方面也是较难的,因此,也可作为难点之一。

难点确定后,要精心设计突破难点的方法,如:对比、聆听、辨别......

  1. 设计教学环节

   一节课是由组织教学、导入、新授、拓展四个部分构成的。

  1. 组织教学:在这里一般设计为音乐课堂常规和基本训练,常规包含个人风格特色的师生问好歌,突出了学科性,又有独具匠心的特点。建议老师们可以设计为低(简单、律动性强)中(复杂一些的歌唱)高(合唱类型)的问好歌,或者储备(四二、四三、四四)不同拍号曲子。那么,基本技能训练可以设计为:节奏练习、发声练习、柯尔文手势练习、体态律动等。

  2. 导入:要想引人入胜的关键表现在导入这一环节上,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导入环节(创设情境、猜谜、律动......)。

  3. 新授:即教唱环节。此环节可以以聆听为主线、问题做引领、准确的表现等方式进行。

聆听一般选择三遍左右,包括教师范唱、录音范唱相结合,同时设计问题来引领学生聆听,如:初听,问: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解决情绪、速度);复听,问:歌曲是几拍子的?歌词内容是什么?(解决拍号、歌词);再听,问:歌曲可以分为几段?有什么特点?(解决曲式结构)。三遍后,就根据学生生成性的进行教唱,灵活掌握,有效进行。

(4)拓展:选择同类音乐作品或者感情升华等等形式进行。

最后我想以前苏联教育家说过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