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引领幼教人,专业发展促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1

《指南》引领幼教人, 专业发展 促成长

何艺汝

四川省宜宾市 翠屏区明威镇中心幼儿园 644000

从进入幼师专业学习开始,老师让我们读的最多的一本书就是《指南》,刚开始并没有觉得它有多么重要,后来参加工作后才发现《指南》是每位幼师人手必备的工作手册,也是我们开展学前教育的参考方向,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通过再读《指南》的心得体会。

一、关于创造力的释放

正如陶老先生认为:应解放幼儿的大脑、眼睛、双手、嘴巴等,使他们可以想、可以做、可以看、可以说更能接触社会与大自然。我喜欢在活动时给幼儿留出空余的时间与空间对孩子的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培养,我觉得这样是激发幼儿自身创造力,不会消磨幼儿最初天性的有效方式。

我记得有一次让孩子们画一画我的爸爸,我先请他们在心里想一想爸爸是什么样的,然后和小朋友分享,最后把所想的画出来。我发现有位小朋友把他爸爸的手画的很大很大,刚开始我也很奇怪,他爸爸的手怎么这么大,但是我并没有去打扰他,等她画完后我走过去悄悄问她,你爸爸的手怎么这么大呀,他告诉我说:“我的爸爸可厉害了,家里种地、帮别人搬东西、挣钱都是他,他的手很有力气的。”我相信在这个孩子的心里爸爸一定非常重要,所以他才特意仔细刻画了爸爸的手。然而由于精细动作还没有发展好,所以孩子容易把仔细刻画的东西画的过大。但这也恰恰表现了他对爸爸的爱和崇拜!

还有一位小朋友在一次区角活动里,画了一副有关节约用水的画,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在结束时让他和小朋友分享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我先把一张画纸用线分成了两个部分,这边是一个小朋友在洗手他的水开的很小,我给他盖了很多大拇指,他的头上还有彩虹和太阳;这边是另一个小朋友洗手水开的很大,我就给他盖了很多脚印,给他头上画了乌云,老师说过我们要爱惜水,他这是做不对的。

孩子如果了解一个东西,对一个东西有感情,不管是喜欢的、讨厌的、难过的,那他就会产生一种想要表达出来的需求,而此时我们老师只要提供纸和笔,孩子就会画出很多细节和他的情感,此时的作品才是生动的,有灵性的。也就是《指南》里说的:“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

一草一木皆课程;一事一物皆环境!《指南》反复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当下响应“光盘行动”的号召,我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是“光盘行动”?我们应该怎么做?(有的孩子说不挑食,把碗吃的干干净净,不把饭菜洒在桌子和地上这就是光盘行动)

大班的孩子很有想法,把各自的所说所想整理成了我们班级的个性约定,并且在自主游戏时画了下来。有的画的把饭吃干净,有的画的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甚至还有的小朋友延生到了不能往河里扔垃圾、不能砍树,不能在树林里烧烤,也不止是在幼儿园的时候,还有回家后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等等等等。最后,大家在光盘上“签”上了属于自己的标记。有些孩子还带来了节约粮食类的绘本故事和大家分享,我们把这些集合起来,变成了属于我们的专属环境,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和所有师生共同的智慧与决心。

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索、愿意表达等学习品质,在互动中成长。学习《指南》精髓,让自己的幼教工作有方向,将《指南》理论结合日常带班实践工作中,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方法;相信在《指南》的引领下,在不断的努力下,我会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为幼儿服务、为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