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1
/ 2

探讨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

宣优南

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322200

摘要:劳动是锻炼个体社会实践技能,磨练个体意志和心理的重要基础,其自身也蕴含着丰富的实践价值和教育价值,在素质化教育中的应用也十分必要。对此,本文也将以小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宏观视角,立足于劳动教育这一基本点,分析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旨在帮助教师实现素质化教育的基本目标,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生发展;劳动教育;方法分析

引言:

从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可以看出,生产劳动与教育事业的深度结合是顺应全面人才培养主流的应有之策,而这一叙述也给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应当提高对学生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的关注,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充分结合到一起。

一、充分利用课堂资源

教师应当把课堂当作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基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且健康向上的劳动理念。对此,教师可以以劳动课为基础,传授学生基本的劳动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技能的学习有大致的了解,并建立起系统的框架和体系,然后要结合班队会,定期开展以劳动和奉献为主题的班会,宣传劳动模范事迹,并为学生展示出劳动的格言,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阐述自己对劳动的感想和看法,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与升华,深入学生对基本劳动理论的理解。同时,学校还应当积极协调各科的任课教师,就语文课和品德课的建设来讲,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内的相关元素,把文本内容和劳动教育有效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得到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熏陶,懂得劳动创造美的价值,懂得劳动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教师也应当根据课本中所设定的劳动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展示劳动的含义和价值,然后让学生依照劳动这一主题写出作文,阐述自身对于劳动的态度,角度可以自己选择,教师也应当为学生传授一些写作的技巧。这种课堂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让学生夯实自身的理论根基,为后续事件的发展做充分的准备,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

二、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着自身的主观意识,他们的认识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更加侧重于感性的经验。所以当学生做出特定举动的时候,他们也习惯于先模仿他人,而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主体,也是学生模仿最为频繁的对象。教师自身的言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思想品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对此,教师就需要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要坚持以身作则的原则,使得自己言行一致,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劳动活动,同时也要带动学生同自己一道,可以是打扫班级的卫生,也可以是对校园的绿化作出贡献,或者是参与社会性的公益劳动。教师应当敢为人先,要有带头干的自觉性,同时也要与学生积极展开沟通和交流,参与到学生的实际活动中去。另外,教师也应当发挥班干部的引导作用,积极与班干部进行对话和交谈,让班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更加良好的劳动习惯,然后再让班干部联系单位的其他同学,激发出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都能认识到劳动的难能可贵。

三、丰富劳动的形式和内容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中可以看出,思想本身就是对劳动的反映,而人需要依靠劳动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对此,教师就需要拓展劳动的形式,丰富劳动的内容,带给学生更加多样化的实践体验,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就集体劳动来讲,由于其自身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劳动氛围,所以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加愉快的体验,例如义务植树劳动,学雷锋劳动,校园内的合作大扫除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获得更加充实的劳动体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班内定期开展专题讨论会,要根据劳动的内容设定不同的主题,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事情,或者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在劳动中的优势适合长处,积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价值,并用智慧和双手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是对房间和书包的整理,也可以是对学习用品的整理等等。同时,教师也应当敦促学生制定劳动计划,要推动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让学生懂得讲求卫生,注重班内的整洁,并对学生的劳动行为进行评价,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或者是物质奖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劳动活动的循序渐进[1]

四、创建评价机制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同和关注,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对此,教师就要完善劳动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劳动成果作出最为公正且客观的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尊重感,让它们滋生出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出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把每周五设为劳动评比的日期,为学生设计劳动的徽章,奖励小红花,然后对学生在一周内的劳动表现进行记录,并把信息公开,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也应当寻求家长的帮助,构建家校协作的评价机制,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始终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劳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鼓励父母,让学生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懂得理解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尊重他人的成就

[2]。而且,教师也应当定期召开家长会,鼓励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检查,可以让评价机制变得更加全面客观。同时,教师也应当与家长及时交流心得,分析当下学生在劳动成长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法。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劳动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实践性特点,其本质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生人格的完善,所以也具有实践的合理性。本文通过课堂资源的整合,榜样作用的发挥,劳动内容的拓展,评价机制的完善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优化方法,结合了素质化教育的基本方针,并且也分析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限制,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在未来实践的过程中,劳动教育必然会与课堂的发展实现高度的结合,会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侯周亮. 浅析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27):P.1-1.

[2]俞燕. 小学劳动教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研究[J].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2020, 000(00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