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宽恕心理教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宽恕心理教育中的应用

邓琳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已广泛地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而且取得了较好效果和经验。团体心理辅导以团体为对象,由团体带领着和团体成员围绕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过程。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宽恕心理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高职学生;宽恕心理教育;应用

引言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共同的成长中难免会有误会、人际摩擦等,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宽恕心理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对学校的学生管理也很有必要。学校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宽恕心理教育,也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宽恕主题教育,培养学生宽恕意识、提升宽恕心理水平。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及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通过设计不同主题的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团体成员交流思想,互相鼓励启发,在团队中营造包容和积极的氛围,促使成员更好地加深自我认知,同时学会欣赏他人,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1.辅导高效,促进优化配置。团体心理辅导由一对一个体心理辅导变为一对多的模式,使得辅导工作效率成倍长,节省了时间与人力,促进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同龄的学生有更多同性质的发展性问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将这些学生聚集在一起,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彼此促进,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成长。2.感染力强,影响范围广泛。团体中蕴藏的群体动力影响着辅导过程,推动团体成员发生改变。团体心理辅导为成员提供一个温暖和放松的心理环境,使得成员在充满理解与支持的氛围中,改变并克服焦虑,并在互动中获得归属感。在团体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进一步反观和了解自己,学习如何去关心他人,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相处,以及如何面对和接受挑战等。团体成员通过相互交流,彼此接受并提供帮助,共同学习、激发和促进,从而产生广泛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最终实现多赢。

3.针对性强,效果易于巩固。团体心理辅导鼓励成员通过模拟与现实相近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处理特定环境中的问题。通过学习与辅导,成员不断优化自身的行为,实现成长和进步。同时,这种不自觉的变化将从团体中逐渐拓展到现实生活中,使得成员能够有效地处理模拟情境之外的真实环境中的相应问题,从而巩固和加强辅导效果。

二、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

1.感情脆弱,意志薄弱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能够给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只要子女提出要求,父母一般都能满足,大都会存在娇惯的现象。在优厚的物质条件下,高职学生的生活状况更加舒适,备受亲人的关爱和呵护,从小就有很强的优越感,这就使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一时无法适应,一旦遇到问题容易出现失落、消极、脆弱的心理问题,意志薄弱,不愿意迎难而上,一味退缩。

2.压力相对较大

就业、学习是让高职学生产生压力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各方面相对缺少竞争优势,就业压力非常大。而且面对越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并不顺利,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困惑。经历过几次挫折之后,高职学生会更加自卑,出现不自信、迷茫的心理问题,甚至还会出现行为障碍。在学习上,高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处在要求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学生更是不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学习积极性不高,缺少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恶性循环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会逐渐增大。

三、研究过程

1.团体性质。封闭式、结构式的同质性成长团体。

2.活动时间。每周1次,1次2课时,共4次8课时。

3.团体领导者。本研究团领导者有1名,助教1名,均为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有着丰富的团体心理辅导经验。

4.团体内容。本研究采用Enright和Baskin宽恕心理的干预实验的四阶段:揭露阶段、决定阶段、工作阶段和成效阶段。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团队交往活动,没有明确的主题。见下表1所示。

5fbf46c43ae85_html_a36526e41928ec87.png

5.研究结果

在团体辅导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Hearland宽恕量表》进行测试。具体结果见下表2所示。

5fbf46c43ae85_html_b3606d8471c8dd48.png 表1和表2显示,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在宽恕他人、宽恕自己和宽恕总分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对照组在宽恕两个维度和总分也有提高,但是前后测差异不显著。

6.宽恕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效果

经过一个月四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团队成员的宽恕心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这也说明我们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非常有效。

四、提高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宽恕心理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一)全面、及时评价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全面性评价要求领导者深入分析影响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主客体因素,明确评价对象,分别对参与者的心理行为改变情况、领导者的活动主导情况、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进行客观评价。评价方法上,预先选择或制定高信效度的评价量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比对测试,对学生心理行为信息做出精准的定量评价,同时,可采用观察、访谈等方法获取学生心理行为信息做出定性评价。及时性评价要求领导者在每次活动实施过程中,注重观察并收集学生心理行为阶段性的变化信息,及时给予评价反馈,同时,积极发现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存在的不足,结合团体特征,做出有效调整。评价的过程亦是监督完善的过程,一个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大致会持续8至10周,全面及时地评价是活动阶段性目标与整体目标协调一致、顺利达成的重要保障。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自主性,分类实施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

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遗传素质及早年生活教育环境千差万别,同一阶段,不同学生可能受困于不同类别的心理问题,比较常见如抑郁、焦虑、自卑、亲子关系紧张等。在满足班级学生共性心理需求的同时,需要全面考虑特定学生群体的潜在需求,设置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存在相应心理问题的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最佳规模是8至15人,在50人左右的班级里,分类实施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班级的稳定性特征有利于持续跟踪辅导和效果的巩固。

结束语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将团体心理辅导及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有效整合,结合基础理论的指导,在高职院校推广运用积极心理学思想,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对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心理辅导教育能够显著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化峰.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侨园,2019(10):104.

[2]杨静.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长江丛刊,2019(23):125-126.

[3]邢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28):219.

[4]刘丽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现状与对策[J].学园,2018,11(14):176-177.

[5]李倩.浅谈团体辅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学园,2018,11(09):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