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探究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郭萍

重庆市铜梁区蒲吕初级中学校 重庆铜梁 402560


摘要:在初中开展地理授课的过程中,作为地理教师需要在作业设计上进行创新,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并加深对地理基础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探索能力。下面,主要就初中地理作业的规范性设计进行合理探索与分析,从而助力地理课程实现深入改革。

关键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实效性


前言:在初中阶段组织和实施地理授课的过程中,作为地理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育人思想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并以此为支撑对作业模块进行优化设置,从而保证关于地理作业的设计更加符合规范。作为教师需要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全面分析在作业领域存在的问题,然后本着提高整体时效性的原则进行合理地创新和优化,从而保证地理作业设置更加规范,突出整体的作业效果和质量。

  1. 初中地理作业现状分析

在初中地理教学领域,作业所占据的地位比较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内化和吸收质量。然而,就目前来讲,在作业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作业设计并不合理,并且与实际教学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作业设计理念上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考量,在作业内容设置上也不够新颖,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导致地理作业设计并不符合规范,同时也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偏差,而严重影响整体的学习质量。针对目前在地理作业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地理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思想观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从而全面提高作业设计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助力地理课程教学实现创新发展。

  1.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实效性提升对策

  1. 设计分层化作业

在地理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设计思想上进行有效革新[1]。加强因材施教思想贯彻,在此基础上分层设置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作业探索,掌握和总结相关的地理内容,进一步夯实学生在地理方面的思维基础。在分层设置作业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全面的调研工作,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效地调研,了解学生在地理课程方面的学习偏差。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思维认知基础,分层设置地理作业,从不同程度出发对学生地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有效考核,从而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思维基础。一般情况下,在设置分层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设置成三个的等级,即优中差,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三个难度程度的作业。

比如说,在围绕“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则可以分层设置作业。设置基础作业,利用基础地理概念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储备情况进行考察,设置拓展作业,围绕此部分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设置材料分析题,然后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探索具体的作业解决方案。

  1. 设计生活化作业

在设置地理作业的过程中,作为地理教师需要积极践行生活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作业。让学生在作业探索的过程中能够积累更加丰富的生活常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全面提高学生在地理学科范围内的综合实践能力。比如说,教师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地理素材[2]。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整理课程资源,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具有的生活常识储备,围绕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比如说在围绕“自然灾害”设置地理作业的过程中,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所存在的比较典型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等,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就如何规避自然灾害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在参与地理课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全面提高学生在地理领域的综合探索能力。

  1. 设置专题性作业

为了将地理作业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开发出来,作为地理教师在设置地理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强调作业专题的规范设置,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地理思维,进一步夯实学生在地理课程范围内的认知基础,全面提高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综合探索能力。在设置专题的过程中,能够将相关的地理知识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从而保证所构建的作业体系更加完善、系统,让学生通过作业学习和探索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技能基础。比如说,教师可以围绕地形图设置作业专题[3]。将相关联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结合地形图设置材料分析专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地形图要素,对具体的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认知基础。

  1. 设置多样化作业

在设置地理作业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从激趣层面出发,对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多样化设置,从而有效满足学生在地理作业方面的需求,也能够让学生在作业实践参与的过程中,有效地内化和吸收相关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满足自身的兴趣需求,也能够从不同层面实现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拓展和激发。

比如说,在围绕“地形和地势”设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作业形式进行有效创新。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如理论分析类型的作业,或者是实践探索类型的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参与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感受和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技能。

  1. 设置研究性作业

在设置地理作业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积极设置研究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进一步夯实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识储备,让其对作业中所包含的内容形成深刻的领悟,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比如说,在针对“水资源”设置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则可以合理设置研究性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分析当前社会领域水自然的污染现象,并对具体原因展开分析,科学提出有效的应对举措,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结论:依前所述,在初中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地理教师需要在作业设计上进行合理地规划与创新。根据学生的思想认知基础,设置多元化的作业。在作业设计领域,分别进行分层化、生活化、专题性、多元化、研究性等不同类型作业有效设置,从而保证所构建的作业体系在内容上,以及在具体的作业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从而让学生在作业的支撑下,有效地分析具体的地理知识,全面提高学生在地理作业方面的分析与实践能力,保证学生的地理课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黄荣.初中地理实践性假期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8):91-92+125.

[2]谭晓丽.浅谈小中考改革下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J].亚太教育,2016(08):151.

[3]杨希铜,张清.基于新课改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3):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