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新课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探析

刘丽霞

隆回县山界回族乡山界九年义务制学校 422200


摘要:作业作为学生自检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课堂学习知识,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无论是哪种作业,都对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帮助,对教学活动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迎合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作业资源。本文将在分析小学语文作业的作用和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有效提出关于作业设计的改革和创新措施,帮助小学语文学习更加顺利。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教育;语文课程;作业设计;改革创新;方式方法

引言:新课标改革为我国的素质教育进程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的授课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并且做好学生语文学习各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实践,帮助学生在作业这一环节检验自我,发展自我,通过作业这一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自我完成学习任务的综合能力,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教育起步阶段更加顺利地掌握应有的能力,保证学生充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空间。

一、新课改下做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学习中完成作业不是没有目标性的活动,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实践内容需要学生进行学习。如字音字词的学习,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口语表达的流畅等等,但是在这些具体内容中,作业时可以串联起各项具体内容的一根纤绳。通过作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拔高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对作业的合理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完成作业这一任务的积极性,减轻了学生对沉重课业负担的恐惧。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审查,教师可以进行自省工作,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掌握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了解程度,从侧面评价自身课程设计的合理与否,从侧面检验自身教学成果。不仅如此,还能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防微杜渐,避免小问题发展成无法挽回的大问题。通过作业,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起了除课堂以外的另一架桥梁。学生可以通过向教师提问作业完成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教师可以通过解答这些疑惑和不解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问题,发展自我能力。因此,作业设计其实是帮助课程合理化发展的一种手段,是连接师生两端的桥梁。

二、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设计思路分析

小学是学生的重要学习阶段,语文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如果学生无法在重要阶段学好重要内容,就非常容易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停滞不前,落后于同阶段的同学。因此学生要通过作业来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和框架构建情况,加强对自我语文学习情况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除了学生对作业保持良好态度之外,教师更是要做好作业设计工作,在作业设计中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兼顾基础内容和拔高设计

在作业设计中兼顾基础内容和拔高设计原则,其实是从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角度出发的。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由于其能力差异和兴趣差异,所以导致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之时,要兼顾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体现在作业中就是要兼顾基础内容和拔高设计。在作业设计中要有难易程度的区别,要由浅入深,要循序渐进。作业开始简单的知识考查,可以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迅速建立自信心,快速投入到题目的解答过程中。难度逐步加大,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拓展思维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难易程度不同的有效区别,学生可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可以更好地查缺补漏,发展自我。

2.兼顾趣味性和生活气息

在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因为觉得学习无聊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作业中也不例外。因此作业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点便是兼顾趣味性。趣味性的增加可以从作业的形式出发,如改变以往的出题方式。还可以从作业的内容出发,如在题目中增加有趣的人物和小故事,将写作业变成一场有趣的探索之旅。除了趣味性,还有就是生活气息。作业作为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同样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只有从生活从现实出发,才能寻找到更有效的作业设计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和生活问题。

3.兼顾与实践结合

实干出真知,实践是学生提高自我的进步阶梯。作业设计其实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出发,提高作业与字音字词、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的联系,帮助作业更好地串联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显著提高。

三、改革和创新作业设计方式的策略分析

1.作业设计从服务学生角度出发

新课标的提出既表明时代在进步,也表明教育观念在进步。因此,作业设计也要和课程设计对接,在作业设计中也要积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始终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体,教师要明确这点,在设计作业实现形式之时为学生保留足够的个人思考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要通过作业设计来体现教师的指引作用,要通过解答学生的疑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不断进步。在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一定要把握作业的质量水平,不为了敷衍工作而随意布置作业。同时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时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证学生对作业的多样需求。

2.作业设计从增强感官体验角度出发

正面积极的情感反馈会提高学生的对语文知识的感性程度,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程度。为了实现学生对学习和作业的兴趣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还要兼顾多种感官体验。不只是从眼睛的看出发,而且从耳朵的听出发,从嘴巴的读出发,通过为多种感官提供新奇体验,提高学生对作业的接纳程度。作业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比如阅读文章内容进行录音,根据录音的水平进行评选;比如布置看图说话作业,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3.作业设计从拓宽完成和批改方式角度出发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觉得课堂布置作业会浪费课堂短暂的学习时间,所以就将作业全部设计到课后完成。但是这样就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会因为作业数量多、难度大而对作业产生反叛心理。新课标新理念之下,学生的作业完成方式也支持多样化发展。教师可以将部分作业转移到课堂之上完成,完成的形式可以是设定时间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设置分组学生共同讨论完成。在课后作业方面,也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学习平台来实现。通过学习平台,学生可以上传形式丰富的作业形式,比如音频、视频和文稿等等,大大丰富了作业的实现形式。并且作业的批改不仅可以支持教师批改,也可以支持同学互助批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参考别人完成作业的方式,学习到别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新课标还提出了对学生的作业减负,学生通过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作业设计,不仅减轻了课业压力,学习效率也显著提高。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作业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为了促进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响应国家新课标改革的号召,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做好作业设计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作业将字音字词、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学习内容做一次串联,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结束语:

[1]郭玲娜. 小学语文教师作业设计素养的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魏源. 基于语文素养提升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陆露. 小学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