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6
/ 2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黄玲玲

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南溪小学 404506

摘要: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这一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同时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等方向。教师需要结合这一教育目标,主动调整教育思路和教学方案,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并具备良好的创新力和灵活的想象力。另外,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该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能够顺利的实现学以致用,帮助学生主动的探索和获得更多的知识。对此,本文以小学数学目前的教学现状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方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1. 引言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为了确保学生主动树立数学思维,利用数学手段关注各种数学现象,解决数学问题。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帮助学生优化逻辑思维。教育教学方法及目标的创新势在必行,教师需要将实践与理论相融合。关注这一教学原则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相关要求,以学生潜力的挖掘和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为重点。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过程中寻求多元化的方法,高效解决问题。

  1.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以及社会实践的必备品格,对推进教学改革以及学生的自主发展都有关键的影响。但是,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时,小学数学教师出现了许多共性问题及矛盾。

首先,教师没有关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学生无法实现思维交流及约互动,整个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很少有教师能够主动抛出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流进行交流及互动。学生无法真正的做到自主运算和猜想,难以真正的在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发现、解决不同数学问题。学生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不足,自身的学习意识和动机持续下降。

其次,教师没有主动引入全新的数学知识。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缺乏一定的生活气息。难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生活现象的分析来实现活学活用,个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拓展能力相对较差。

最后,教师无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不足,频率偏低。因此,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差。很少有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时做到豁然开朗,无法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

除此之外,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总结和归纳的习惯。难以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自主安排自己的复习,归纳总结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另外,教学经验较少的教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这一李奶奶,学生也无法意识到总结和归纳的重要影响。还未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日后生活实践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1.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1. 小组合作促进思维交流

作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的一个方法,合作学习深受学生的欢迎以及教师的亲睐。教师需要主动抓住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的优势不言而喻,能够进一步的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教师可以主动的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在互相交流和沟通时,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多的学习欲望。很多学生所得出的答案有所区别,这一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机。教师需要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指导,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能够做到自主分析和小组讨论。通过对最终验算结果和猜想结果的分析及研究,高效解决问题。另外,在主动参与和小组合作时,学生还能够自主总结规律,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1. 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帮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初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体现最为重要,教师需要注重数学现象与数学问题的剖析。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一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其中,课前认真准备以及教材知识点的挖掘是重点。教师需要选取生活中与之相匹配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讨论及学习。比如在学习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时,有的学生对这一重量单位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无法留下直观印象,同时难以对该单位的定义进行准确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不同的饮料瓶,让学生对饮料的成分以及具体的重量进行剖析。鼓励学生利用直白的语言概括具体单位的含义。学生的能动性高涨,并且可以在小组合作时纷纷开动脑筋,主动归纳定义以及总结规律,在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后,学生就会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因此能够在课后学习时进行主动的延伸,个人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1. 动手操作中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够直接以思想上的转变为主,更离不开各类操作以及具体实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存在明显的直观性,数学知识则以抽象性为重要特征。因此,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时缺乏积极性。数学教师可以将图表作图以及建模相融合,充分体现抽象知识的生动化和具体化。学生的思路也会变得豁然开朗,并且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关注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知及理解。以实现事半功倍为目标,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比如在学习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时,学生对相遇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教师则可以直接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设计不同的场景,提出具体的已知条件。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了解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分析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掌握其中的复杂数量关系,进而找到自己的解决思路,真正实现化繁为简。另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归纳的好习惯,明确课后习题的布置要求。让学生意识到总结与归纳的重要性,进而在自主学习时主动树立总结意识,提高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

  1. 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教育教学改革来说,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这一点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活学活用,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得到了锻炼,能够真正的实现个体发展。教师需要主动挖掘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关注教学知识、传授渠道的丰富化。了解解决问题思想的贯彻及落实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周裕荣.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4(008):40-41.

  2. 毛秀华.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0,000(0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