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音乐活动:杨柳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6
/ 2


磨课——音乐活动:杨柳青

于巧红

浙江义乌市绣湖幼儿园,浙江 义乌 322000

活动背景:

感受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歌曲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体验丰富的情绪情感的需要。乐曲《杨柳青》这是一首江苏扬州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能给幼儿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旋律。基于此,我组织了本次活动。

第一次磨课

活动目标:

1.学习拍打不同的节奏型:×—∣×—∣;× ×∣× ×∣和× ×∣×× ×∣。

2.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3.能正确使用乐器、爱护乐器,并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

活动重点:

学习节奏型:×—∣×—∣;× ×∣× ×∣和× ×∣×× ×∣,能随乐器正确地打节奏。

活动难点:

能看指挥今昔演奏,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活动准备:

铃鼓、圆舞板各一半、节奏条、打击乐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一张春天的图片,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师: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沙沙沙沙唱起了快乐的歌,听!

二、学习节奏

  1. 练习节奏一:

师:柳树唱歌“沙沙沙沙”,带领幼儿用“沙沙沙沙”念节奏。

  1. 练习节奏二:

师:听见柳树美妙的歌声,小鸟也飞来唱了起来,看!小鸟会怎么唱呢?

出示节奏,请个别幼儿尝试;带领幼儿用“喳喳喳喳”念节奏。

  1. 练习节奏三:

师:咦这张图表示什么意思呢?(他们一起唱起了歌,小鸟高兴地在亲柳条)

带领幼儿用“沙、喳、亲亲亲”念节奏。

4.出示图谱,欣赏音乐

师:小鸟和柳条真是好朋友,他们唱歌的事情还藏在一首好听的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5.随乐看图谱念节奏

⑴师:好听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唱一唱吧!

⑵分声部唱

6.随乐看指挥拍手打节奏

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让我们的小手也来拍一拍吧!

7.创编两个动作分声部打节奏

师:除了可以用拍手来打节奏,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来打节奏呢?

三、配乐器进行打节奏

  1. 出示乐器,进行配乐

  2. 引导幼儿看指挥进行演奏

  3. 交换乐器演奏

四、介绍乐曲

  1. 知道乐曲名称《杨柳青》 2.知道他是一首江苏的民歌

个人反思:

本活动的核心是在反复的欣赏中使幼儿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旋律,并学习拍打不同的节奏型:×—∣×—∣;× ×∣× ×∣和× ×∣×× ×∣。为实现此目标,在整个活动中,我通过多种手段、方法帮助幼儿感受歌曲性质,理解歌曲内容,体验歌曲情感。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图谱、乐器的辅助使这样枯燥的节奏突然变得浅显易学了。幼儿还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用身体、乐器跟着节奏打拍,从而良好的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热情,使幼儿真正的感受到音乐是无时不在的。

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情绪的调动还不够,对歌曲的情绪情感的挖掘也不够,体现在引导性提问中有时不具体、不到为、不深入。比如:提问幼儿你是怎么唱的,为什么要轻快的唱等。让幼儿无从答起,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另外,我感到幼儿情绪调动不够的另一个原因是幼儿本身对《杨柳青》江苏民歌的认知较少。离幼儿生活较远,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教师应在活动前,先帮助幼儿感受并建立相关的知识经验。

在节奏学习中:×—∣×—∣;× ×∣× ×∣和× ×∣×× ×∣对于大班的孩子并不难,难在于“两个”节奏的分声部唱中“情”的演唱。音乐活动的情感表现是内心情感体验加上相应的音乐技能的体现。音乐活动同于其他活动,要调动幼儿的主动学习型,激发幼儿原有认知经验,调动幼儿内在的情绪情感的体验,在提问中多用启发性问题激发幼儿主动探究。

同伴讨论:

★关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调动

幼儿的情感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是幼儿在非常投入的欣赏艺术过程中的真情流露,是内心愉悦的体验的表现,这表现在幼儿的投入程度,而非简单的点头或摇头。调动幼儿的真情实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作品感动幼儿

活动前,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与特点选择经典的作品。活动进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去追求、把握音乐作品的内容,真正让作品感动幼儿的心灵、震撼幼儿的心灵。这样幼儿才能尽情的体验,情绪情感才能充分的调动起来,这样的情绪才是真情实感。

2.以自身情绪感染幼儿

活动中,教师自身一定要有激情,状态一定要特别的好,自己的情绪情感首先要调动起来,这样才能感染幼儿,才能引领幼儿渐入艺术佳境。本次活动中教师的情绪与整体状态是还稍微欠缺一点的,教师没有感染幼儿,也没很好的投入到艺术之美中。

★提问要有策略,要充分联系与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从本次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时非常重要的,提问与幼儿原有经验相脱节,幼儿就无法与教师互动,更无法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构建,无法理解音乐作品,无法进行情感体验共鸣、

★目标的定位不够具体与准

★同伴讨论过后建议变成:

1.感受江苏民歌“杨柳青”清新明快的流畅旋律,并学习拍打不同的节奏型:×—∣×—∣;× ×∣× ×∣和× ×∣×× ×∣。

2.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3.能正确使用乐器、爱护乐器,并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

次磨课

活动准备:

铃鼓人手一份、节奏条、音乐、图谱(人体部位图片)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交流感受

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二、通过节奏谱,练习节奏

小朋友可以跟着音乐节奏来拍拍手,我看到了同一首曲子小朋友拍的不一样,你是怎么拍的?(幼儿用不同的节奏拍打曲子,教师记录节奏条)

1.练习节奏一:×—∣×—∣

2.练习节奏二:× ×∣× ×∣

3.练习节奏三:× ×∣×× ×∣

三、借组图谱让幼儿用肢体创编节奏

同一首曲子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节奏,能不能把这些节奏同时放到曲子呢?

1.教师听音乐现场记录曲子的节奏图

2.幼儿再次听音乐验证节奏(这一环节重点解决× ×∣×× ×∣的节奏)

3.引导幼儿用身体来拍打音乐的节奏

4.分工用肢体拍打音乐的节奏

幼儿说到什么节奏教师就出示相关的图片,按照新的规则再交换一次。

四、配乐器进行打节奏

1.出示乐器,进行配乐

2.引导幼儿看指挥进行演奏

个人反思:

本次活动成效良好,目标适宜,活动内容、指导策略、图谱支持、乐器合奏等都有效的服务于目标,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以感受配乐为载体,真正实现了体验与表现节奏韵律。

同伴的评价:

★注重幼儿的主动学习

活动中从欣赏到表现,每一步都让幼儿自己去感受发现,在自主尝试和互相学习中积累经验,幼儿乐于参与,积极性高。

★活动步骤环环相扣,逐渐深入

活动每一环节都巧妙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或上一环节获得的经验,为新的尝试提供启发和借鉴,为幼儿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结:通过不断地反思分析,我对音乐活动教学有了更多的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自觉地运用反思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使自己和孩子们都在反思研究中那个获得愉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