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6
/ 2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研究

何剑峰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林楼初级中学 安徽 宿州 235242

摘要:教育改革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不是一句口号,是需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的。分层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理念,力争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任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来提高不同基础、不同接受水平、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数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目的,作一些建议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学科,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有趣的,容易掌握的,甚至对有的学生来说,是艰难的。进入初中,学生因为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数学的学习上产生很大的分化,针对于这样不同和分化,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作出一些改变和尝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科上有所收获,数学素养能有所提高。以下对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同学们的个体差异,根据同学们不同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等等,来针对性的划分层次,对照学生不同的层次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既是崭新的,又是古老的,其实就是对我们的前人早就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观点的践行方式之一。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我们根据同学们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相应的教学方案,才是真正用心的教学,才是正确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分层教学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方法,它其实是我们国家整体教育理念根本改变的标志之一,是我国教育的一种巨大进步和回归。中华五千年,纵观全球,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先进了几千年,然而在近几十年,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和世界上的很多先进国家相比,显然是落后了。教育是国之根本,是我们大国复兴的根本,更是人民幸福的根本。而教育的根本在人,在于那些千千万万平平凡凡的人。今天,我们欣慰的看到,我们的教育改革,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是要让全民的素质得到整体的提升。所以,提倡分层教育是教育自信的体现,更是大国崛起、国家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1]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对学生如何进行分层

分层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简单按照成绩好坏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根据不同的尺度标准来给学生分层,是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尤其需要注意的,也是分层教学中最基础、看似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步骤;它其实是检验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衡量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重要的标准。大的原则,可以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指标,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学习意愿等等,灵活掌握进行分层。分层是一个动态的,积极地学习竞争过程,而不能让学生觉得是一个被归类的过程,会产生负面的消极的作用。那样和我们分层教学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比如,有的同学只是因为学习基础的原因成绩稍差,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都比较好,我们在层次的划分上就应该作适度的考虑和调整。我们根据综合考虑把成绩高中低同学分别称为一二三组,对那些分在第三组成绩不大好的同学,我们也应该作好思想工作,讲明我们的初衷,不仅不是对第三组的同学有什么偏见,相反老师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第三组的同学身上,找到更加适合第三组同学学习的方法,我们的目标是整体提高,共同进步[2]

(二)教学中如何分层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练习、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是在教学目标方面,老师要根据三组同学的不同情况,制定三组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点掌握的不同要求出发。可以制定基本掌握、熟练掌握,进阶掌握三组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对于第三组的同学,我们要力争让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对第二组学生我们要力争在基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能熟练地运用知识点举一反三解决相关问题;对第一组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比较高的要求,在不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知识点的学习的基础上,作更多更深的学习和思考。其次,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分层教学。同理,根据制定的分层教学目标,对三组同学有不同的,相对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每一组同学既能接受教学内容,又不会觉得太艰深难懂,或者过于肤浅容易。比如,在《矩形》一课的教学中,我们让第三组的学生回顾小学对于矩形的认识,学习理解对于矩形的定义和性质;对第二组的同学,我们在理解矩形的定义和性质后,提出问题: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和不同在哪里?对于第一组同学,则可以画出一个矩形,让同学们观察它的边、角、对角线,思考它们的关系,能否证明它们的关系。这样对不同组的同学进行不同的要求和引导,既能让基础略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满足部分学生更高的学习要求。再次,是课后练习的分层。根据不同层次,我们分成三组练习作业的难度。以针对第二组学生的课后练习为标准,第一组的同学的练习难度适度增加,而第三组的难度适度减少。最后是对于教学评价的分层,我们在学生完成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后,一定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尤其是第三组的同学和第二组的同学。在没有进行分层教学的时期,这些同学在学习上得到肯定和表扬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这些所有分层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更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最重要的在于不能让部分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信心,数学学习的兴趣。自己能完成老师的教学目标,老师的充分鼓励和肯定,就是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来源

[3]

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分层教学模式,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有兴趣,能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正确评价和鼓励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数学教学整体的有效性,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整体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海霞.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应用实践探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124.

[2]叶凤珠.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应用的理论依据和原则[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3):92.

[3]孙宝玲.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J].新课程(中学),2014,(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