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眩晕急诊科病因分析与诊断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急性眩晕急诊科病因分析与诊断探讨

廖炜,石晓雨,成信永

贵定县人民医院 贵州 贵定 551300

[摘要]目的: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急性眩晕的病因以及诊断体会。方法:将60例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临床医生询问患者病史并为其实施全面神经系统查体,同时结合患者临床实际临床表现进行病情诊断。结果:耳源性眩晕检出率为20%,神经源性眩晕检出率56.67%,全身疾病性眩晕检出率23.33%,神经源性眩晕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类型,P<0.05。>40-≤60岁患者发病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急性眩晕主要病因,>40-≤60岁年龄段人群存在较高的发病风险,临床应根据患者伴随症状以及临床症状,结合头部CT、颈动脉彩超及经颅多普勒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关键词:急性眩晕;急诊科;病因分析;疾病分类



眩晕引发引发因素较多,发病时可感觉自我及周围环境物体出现摇动或者旋转等主观感觉障碍,患者通常存在平衡障碍,但是无意识障碍,可见于颈性眩晕、阵发性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以及脑性眩晕等多种疾病中,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不适感[1]。该病涉及疾病系统较多,存在误诊及误治风险,损害患者生命健康,必须加强诊断并根据病因为患者提供体位疗法、药物疗法等针对应治疗[2]。本次研究以自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眩晕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病因以及诊断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60例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抽取患者具备正常交流及沟通能力且自愿加入本研究;积极配合全面神经系统查体及针对性治疗。排除标准:中途失访者[3]。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5.09±4.83)岁,

1.2方法 临床医生询问患者病史并为其实施体格检查,指导患者进行颈部X线检查、经颅多普勒检查、头颅CT、心电图以及血脂、电解质、血糖等血液生化检查,若患者伴随听力下降、耳鸣或者肢体活动障碍则邀请神经内科及耳鼻喉科医生协助诊治。

1.3观察指标

(1)统计和分析眩晕分类情况;

(2)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病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率表示正态分布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应用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及近似正态分布或者符合正态分布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眩晕分类情况分析 耳源性眩晕患者共计12例,占20%,神经源性眩晕34例,占56.67%,全身疾病性眩晕14例,占23.33%,神经源性眩晕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类型,P<0.05,见表1。

表1 眩晕分类情况分析[n(%)]

疾病分类

占比

耳源性眩晕(n=12)

梅尼埃病

3(25)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

1(8.33)

前庭神经元炎

2(16.6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6(50)

神经源性眩晕(n=34)

脑干梗死

1(2.94)

小脑出血

3(8.82)

脑动脉硬化

3(8.82)

短暂性脑缺血

4(11.76)

小脑梗死

3(8.82)

脑叶出血

2(5.8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8(52.94)

全身疾病性眩晕(n=14)

神经官能症

1(7.14)

主动脉瓣狭窄

1(7.14)

心动过缓

1(7.14)

低血压

2(14.29)

原发性高血压

4(28.57)

重度贫血

1(7.14)

心律失常

2(14.29)

心动过速

1(7.14)

高血压危象

1(7.14)

2.2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病情况分析 >40-≤60岁患者发病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人群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病情况分析[n(%)]

年龄(岁)

耳源性眩晕

神经源性眩晕

全身性疾病性眩晕

合计

18-≤40

9(64.29)

3(21.43)

2(14.29)

14(23.33)

>40-≤60

2(6.25)

26(81.25)

4(12.50)

32(53.33)

>60

1(7.14)

5(35.71)

8(57.14)

14(23.33)


12

34

14


3讨论

眩晕属于急诊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病因复杂、诊断难度大等特点,病情涉及多个系统及学科,因此,临床诊断难度以及精确定位难度均较大[4]。临床主要将病因归纳为耳源性眩晕、神经源性眩晕以及全身性疾病性眩晕。此次研究中,耳源性眩晕检出率为20%,神经源性眩晕检出率56.67%,全身疾病性眩晕检出率23.33%,神经源性眩晕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类型,P<0.05。>40-≤60岁患者发病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60岁患者存在较高的发病风险且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为主要诱因,具有自限性差及预后不良等特点,临床必须及时明确病因并实施针对性治疗[5]

综上所述,急诊科诊断急性眩晕时不能仅凭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必须结合患者病史、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手段综合分析病情。此外,眩晕疾病发生及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必须对急性眩晕原因未明患者加强追踪观察并及监护,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效减轻患者身心不适感。



参考文献:

[1]王崇,王建明,杨威,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延迟诊治相关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2018,40(8):748-750.

[2]吴孝江,李伟强,陈宏义.急性头晕诊断流程[J].北京医学,2019,41(9):838-841.

[3]单希征.我国眩晕的诊疗现状、发展和策略[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7,4(1):10-14.

[4]毕闻远,王寒松,程玉婷,等.青中年与老年急性眩晕发作病因分布与治疗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8):2796-2798.

[5]肖志刚,张丹凤.眩晕症72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3(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