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优质护理降低抑郁症患病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产后优质护理降低抑郁症患病率

郭燕燕

绵阳爱尔眼科医院 四川绵阳 622150

要】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防治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方便选取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24名,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62)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62)采取产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DS评分为(40.1±5.3)分,HAMD评分为(5.1±1.0)分,EPDS评分为(7.8±1.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1、2.485、5.007,P<0.05);观察组抑郁总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8,P<0.05)。结论:产前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产后抑郁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护理干预;分娩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发病率在 15%~30%。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发生,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其临床特征与其他时间抑郁发作无明显区别[1]。临床对于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的报告相对较少,为了详细了解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素,本研究对来我院进行分娩并出现产后抑郁症的产妇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24例,124例产妇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32.1±3.2)岁。

1.2 纳入标准

符合文化程度小学以上,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产妇[2]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产前检查按照正常程序开展,再让产妇入院待产、选择分娩方式至出院,开展简单的围产期教育,提供母婴指导,指导母乳喂养。观察组于妊娠晚期即28周后与住院待产期接受专业护士提供的全面、系统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于疑似抑郁者或个性特征不良者则要作为产后抑郁症的重点预防对象。实施方法如下。

(1)对孕妇产前健康状态予以评估评估

内容包括家族性精神病史、孕妇个性特征、孕期合并症、对婴儿性别的取向、家庭关系如何等,并对孕妇心理状况与身体健康状况予以了解,详细了解其对分娩与妊娠的感受,并结合评估结果开展完全或部分补充教育或护理。若孕妇存在抑郁危险因素则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强化心理指导,并为其提供帮助,使其能够对各种生活问题予以有效处理,强化自我调节[3]

(2)孕期提供全面与系统的保健服务

护士要为孕产妇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孕妇分娩后压力较大,其来源包括身体形象改变、无法快速适应母亲角色及缺乏支持系统等。针对压力源护士可利用产前门诊开展个别辅导、将宣教资料发放给孕产妇、宣传室播放碟片、在孕妇学校授课等方式让孕产妇享受到全面、系统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以将产妇心理适应性提高。①在妊娠晚期,专业护士要主动联系孕妇并与其构建优良的护患关系,结合产妇心理生理变化、个性特征等对分娩相关知识予以主动讲解,指导在分娩期间如何充分放松,指导如何为婴儿洗澡、换尿布及哺乳等,在技能及思想上促进孕妇向母亲角色转变,使其做好充分准备。②住院待产期间护士开展服务时要将产妇作为中心,责任护士要充分给予帮助与关心,针对孕妇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如矛盾、期待、焦虑与恐惧等开展健康宣教与情感疏导,使其享受到持续的情感与身心支持。③护士不能忽视社会与家庭支持对孕妇的作用。为避免发生产后抑郁症,医护人员不仅要强化孕产妇心理卫生保健,对抑郁症高危因素产妇提供指导,而且还要让孕妇家人能够深入认识到产后抑郁症的危害,进而多关心与理解产妇。此外,告知产妇分娩后会有支持组织开展产后访视,为其提供母婴护理技术指导,将其后顾之忧解除。

1.4 观察指标

统计导致产妇抑郁症发生的因素。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中有10个条目,总分30分,总分)13分表示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总分<13分表示产妇未发生产后抑郁症。

1.5 统计学方法

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软件SPSS 19.0进行,计数资料则采用χ 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SDSHAMD评分比较

观察组SDS、HAMD及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DS及HAMD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SDS

HAMD

EPDS

对照组

62

45.7±6.2

7.5±1.4

11.2±2.5

观察组

62

40.1±5.3

5.1±1.0

7.8±1.5

t


3.621

2.485

5.007

P


<0.05

<0.05

<0.05

2.1 两组抑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

观察组抑郁总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强孕期健康保健

有些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初为人母的角色改变,使其面临自身康复和育婴两大问题,对自己的母亲角色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无法克服做母亲和工作的压力,尤其是文化程度高的人由于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考虑问题多,情绪较复杂,易发生抑郁。加之由于受重男轻女封建思想束缚,生女孩的产妇心理压力、心理负担更大[4]

3.2 心理护理

了解产妇心理,针对产妇不同的心理情况,利用专业知识对产妇进行开导,缓解产妇不良心理情绪,鼓励产妇勇敢面对、积极配合。支持性心理疗法又称支持疗法。是指在执行医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合理的采用劝导、鼓励、同情、安慰、支持以及理解和保证等方法,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使疾病早日康复。

3.3 关注产妇身心变化

产妇在分娩1周内,最容易发生产后抑郁症,所以护理人员及产妇家属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密切关注产妇的身心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护理人员需要嘱咐患者家属在这段时间内多关心产妇,多与产妇交流,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休养环境。护理人员需指导产妇正确母乳喂养,如果发现产妇出现焦虑、紧张情绪,要通过与其交流了解产妇发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原因给予帮助,缓解其焦虑、紧张心理[5]。产妇产后常常会心理脆弱、依赖性强,护理人员应该尊重产妇,同时加强健康教育,避免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


参考文献:

[1] 胡成珍, 陈志萍. 32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因素分析及社区医疗干预效果[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3, 32(2): 98- 99.

[2] 陈认红, 黄海燕, 林可珊,等.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z1): 79.

[3] 苏跃,孙杰,徐铭军,等.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5, 35(3): 317-319.

[4] 孟丽芳,李晓云.关于教育干预对改善产后抑郁症的效果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23): 3970-3972.

[5] 郑维东.产后抑郁症分析及护理体会[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19): 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