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不同术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3

对比不同术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临床疗效

曹高翔 1 时依 2 柳亚魁 3 姜从桥 (通讯作者)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安徽省 蚌埠市 23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直肠黏膜脱垂患者予以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并根据患者治疗所应用的不同术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应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RMCL),观察组患者应用一次性痔上粘膜选择性切除吻合术(TST),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35.00%,观察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术相较于RMCL术而言更适用于临床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手术方式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还能避免术后并发症,应用价值相对更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一次性痔上粘膜选择性切除吻合术;直肠黏膜脱垂;临床疗效

直肠黏膜脱垂指的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以及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的一种肛肠疾病,也是引发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相关因素之一[1]。患者一旦患病,易出现肛门感染、出血、坏死、溃烂等一系列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经过保守治疗后效果均不佳,最终还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不同的手式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各有利弊,如何选择合适的术式治疗是现下临床医师关注的一大问题。本次通过对我院80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术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临床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并根据患者治疗所应用的不同术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8.38±5.42)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8.45±5.33)岁。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8)》中相关诊断标准,研究进行前患者均对流程有所了解,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批准进行,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RMCL),在对患者实施充分扩肛操作后,应用圆筒式直肠镜,将其插入肛门 6-7cm处,并充分暴露直肠脱落黏膜,在直视下从肛管与直肠黏膜相结合处齿线部位上1.5cm位置依次在后、左前、右前实施三点状结扎直肠黏膜,使用组织钳将直肠黏膜脱垂组织夹住,并将其牵起,弯钳将牵起的黏膜夹住,使用0号丝线从钳下方进行结扎处理,而后将余线剪断。同样的操作方式处理其余松弛的黏膜组织,纵行排列结扎点,并保持两点距离为2cm,在不同的平面内实施纵行结扎,一般情况下,每柱结扎2-4个点,一次避免在同一平面内进行多点结扎,术后易并发肠腔狭窄。再患者术后切口处血完全止血后,置入一枚太宁栓于其肛门内、而后再使用凡士林油纱布对切口处进行引流,无菌敷料对切口进行包扎。

观察组患者应用一次性痔上粘膜选择性切除吻合术(TST),手术治疗所使用一次性TST吻合器医疗设施为江苏钱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所生产的[2]。切口的选择应为膀胱结石位,而后对患者适度扩肛后,对其肛内痔疮存在的具体数目和分布区域进行查看,而后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与之相应的双开或三开窗式肛门镜,将肛门镜插入肛门内后应将其固定,确保固定妥当后将内筒拔除,并对肛门镜进行旋转,在齿状线上2-4cm位置处适应2-0可吸收缝合线(带针)采取间断式荷包缝合法,缝合至黏膜下层。而后再将吻合器头部旋开,直至旋开到最大范围时将其放置于荷包线的上端,助手医生配合主治医生将荷包线从TST吻合器侧孔中引出,再对其进行持续牵拉。吻合器和肛门镜应处于同一轴线,将吻合器旋紧,直至只是刻度到安全区域位置。女性患者在对吻合器旋紧之前应进行阴道指检,避免损伤阴道后壁。固定吻合器在激发状态30s后再慢慢将尾翼旋开,而后将吻合器取出,仔细检查切除的痔上黏膜组织是否于开窗检查数目一致。密切观察吻合部位是否有出血的情况,用可吸收线进行8字时缝合,以此达到止血目的。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主要依据《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将临床疗效分为三个标准,分别为显效:患者病症表现完全消除,排粪造影术显示其直肠黏膜套叠消除;有效:患者病症表现有所改善,排粪造影术显示其直肠黏膜套叠异常;无效:患者病症表现无变化,排粪造影术显示其直肠黏膜套叠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中记录的项目数据全数导入SPSS22.0统计软件中进行深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对比差异明显,具有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26(65.00)

13(32.5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11(27.50)

17(42.50)

12(30.00)

28(70.00)

x2





11.114

P





0.00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35.00%,观察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肛门狭窄

术后出血

尿潴留

肛门坠胀

发生率(%)

观察组

40

1(2.50)

2(5.00)

0(0.00)

0(0.00)

3(7.50)

对照组

40

2(5.00)

5(12.50)

3(7.50)

4(10.00)

14(35.00)

x2






9.038

P






0.003

3.讨论

TST术所应用的原理为选择性切除,这种术式可以精确对痔疮隆起上方黏膜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尽可能的保护正常肛垫和黏膜桥不受损伤,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则不会受较大影响,可以有效避免PPH术中因为环形切除痔上黏膜而导致患者出现环状狭窄等并发症,另外因TST不用植入过多钛钉,所以可以避免术后发生肛门坠涨,有效保留肛管精细功功能。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实施TST手术前后,其肛管压力未出现明显改变,肛管直肠解剖结果与正常生理状态相差无几,说明对患者来说创伤性较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TST术,相较于应用传统术式治疗的对照组而言,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该种术式有效性较高。

综上所述,TST术相较于RMCL术而言更适用于临床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手术方式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还能避免术后并发症,应用价值相对更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杨.TST术联合通瘀益气汤口服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疗效[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05):78.

[2]向梅娟.联合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临床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