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3

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黄华庆

六枝特区人民医院, 贵州 六盘水 553400


【摘要】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66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33)。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患者的血气、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整体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病患治疗后的FEV1、PEF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病患,两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区别,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CO2、PaO2血气值变化显著,优于参照组和治疗前指标(p<0.05)。研究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是96.97%,参照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是84.85%,研究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状态、肺功能指标,整体治疗有效率较高,建议临床使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急性发病期气流受限,慢性气道性炎症[1]。随着患者病情的发生,会出现呼吸困难、气道分泌物增加及呼吸肌疲劳的症状,肺通气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需要以改善患者的肺通气能力为主。临床多采用药物改善患者的呼吸能力,但是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无创呼吸机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快速提升患者的呼吸能力,缓解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症状。文章抽选在本院治疗的66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论述,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66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33)。参照组男女占比是18:15,年龄范围53-83岁,均龄值是(67.04±4.54)岁。研究组男女占比是18:15,年龄范围53-83岁,均龄值是(67.15±4.38)岁。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显著差距,患者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获得医学论理学审批通过(p>0.05)。

1.2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吸氧、平喘、化痰治疗,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失衡症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半卧位,面罩吸氧,吸氧浓度在3-6L/min之间,调整固定带。以S/T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治疗,初期设置吸气压力是8-12cmH2O,逐步增加2cmH2O,直到18cmH2O。患者血氧饱和度高于90%的情况系,适当降低参数,降低通气时间直到完全彻机。

1.3评价指标

检验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PEF),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PaCO2、PaO2血气值变化情况,且比较病患的症状好转率(好转率=显效率+改善率)[2]。显效表示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的症状消失,呼吸与心率恢复正常,血气指标恢复正常,肺功能明显改善;改善表示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减轻,血气指标、肺功能改善;无效表示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临床指标未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SSPS 20.0为数据整理工具,t检验计量性数据,计数材料x2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研究组病患治疗后的FEV1、PEF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病患,两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组别

FEV1(L)

PEF(mL/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33)

1.26±0.29

2.13±0.54

210.21±56.55

324.78±70.32

参照组(n=33)

1.27±0.27

1.72±0.37

209.92±57.39

266.11±60.34

t

-

5.87

-

11.02

p

-

0.006

-

0.000

2.2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区别,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CO2、PaO2血气值变化显著,优于参照组和治疗前指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患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组别

PaCO2

PaO2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33)

64.45±4.33

39.45±2.91

41.06±5.31

91.02±2.87

参照组(n=33)

64.52±4.23

52.06±4.23

41.22±5.19

72.54±2.94

t


6.16


6.92

p


0.000


0.000

2.3症状好转率比较

研究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相对较高(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比较(n,%)

组别

显效

好转

无效

症状好转率

研究组(n=33)

19

13

1

96.97%

参照组(n=33)

7

21

5

84.85%

x2




7.51

p




0.000

3讨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部功能受到损伤,影响其气体交换效果,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增加,致使患者的生理功能状态、代谢机能紊乱[4]。常规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控制患者的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5]。但是患者的肺功能处于持续降低的状态下,药物治疗难以缓解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症状。

建立人工气道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且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回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无创呼吸机以扩张患者支气管的模式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气道的压力,减轻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症状。在改善患者通气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预防患者气道陷闭,增加气体交换面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患治疗后的FEV1、PEF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病患,且研究组患者的PaCO2、PaO2血气值变化显著,优于参照组和治疗前指标。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方式下,患者的血气指标与肺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研究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是96.97%,参照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是84.85%,研究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相对较高,进一步证实的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价值。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状态、肺功能指标,整体治疗有效率较高,建议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董刚.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有效率分析[J].名医,2020(02):30.

[2]王丽丽.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5):40-42.

[3]兰雪,郑智澜.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5):38.

[4]姚永芳,刘思玮.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S2):37-38.

[5]何孔亮.无创呼吸机在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S1):81-82.

[6]贾晰,徐曦.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1):122-123.

作者简介:黄华庆(1988.06-),男,汉族,贵州六枝特区人,本科学历,住院医师,主要从事:急诊患者检查、分诊及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