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研究

王娇 柴彬彬 张元 蔡雪倩

霸州市第三医院 河北霸州 065700

摘要目的:评价急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效率及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价值。方法:取42例急性脑梗死者,因护理法有所差异,分为不同组,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1组,行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为2组,对比并分析其护理价值。结果:实施干预后,两组抢救成功进一步对比,较之1组(71.43%),2组(95.24%)较高(p<0.05);实施干预后,急救花费详细时间比,较之1组,2组花费时间(接诊平均时间、抢救平均时间、清醒平均时间)较短(p<0.05)。结论:急诊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较之常规护理流程,急诊护理流程更具有优势,可缩短接诊时间,为患者赢得充足抢救时间,提高整体治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流程;急救效率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讲,时间便是预后的保证,正确及时有效治疗,可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脑功能,减少并发症[1]。鉴于该疾病治疗涉及多个科室,且流程复杂、时间紧迫,医学领域均建立了急诊科室绿色通道,提高抢救效率。有多数学者均认为,急诊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护理流程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为止,已被广泛临床医师认可且接受的护理流程,即为现代化有效的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整体抢救效果。本次研究对42例急性脑梗死者,行急诊护理流程,分析其意义,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线资料

取42例急性脑梗死者加以观察,因护理法不同,将其分为1组(21例)、2组(21例)。1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49.65±3.24)岁;2组—男12例,女9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49.51±3.18)岁。患者均选自2018年9月-2019年11月期间。患者基线数据均衡(p>0.05)。

纳入条件:肢体无力、言语不利等均是患者发病后常见症状;患者均经过检查,确立诊断疾病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家属均了解观察,同意并参与。

排除条件:精神疾病;肿瘤疾病;凝血功能障碍。

    1. 方法

1组—常规护理,具体如:护理人员根据正常流程接诊,并通知其他各科室床旁就位,并为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谨遵医嘱正确给予患者药物,积极配合临床医师进行全力抢救。

2组—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包括:①建立小组:选取本院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建立小组,选择优秀护理人员作为护士长,定期开展培训并考核,嘱咐护理人员随时准备好抢救物品及器械,准备急救相关药物,并提高操作水平及时间。②接诊流程:护理人员在抢救中,严格监测患者体征,并做记录快速评估,保持与医院及各相关科室联系,准备抢救工作。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患者呼吸状态,及时给予吸氧处理,清理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处于通畅状态,患者到院后,由专门分诊护理人员接诊,送入抢救室后与卒中护理人员快速交接,积极配合操作医师对患者完成各项操作,保持患者静脉通道畅通,卒中护理人员需要站立在患者右侧,操作医师站立左侧。另外需要导诊人员与家属沟通,指导家属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及时告知家属患者疾病情况,并指导家属详细描述患者既往病史,或发病症状、既往用药史等,做正确记录,并建立档案,及时将具体有效信息上报给抢救医师。

    1.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护理人员严格观察患者情况,并对患者抢救后死亡、成功、无后遗症、转院等进行正确记录,并对比抢救成功发生率。

(2)统计两组患者急救花费时间比,其中包括接诊平均时间、抢救平均时间及患者清醒平均时间。

    1. 统计学分析

取SPSS19.0,检验中:计量资料(x±s)—t,计数资料—χ2,p<0.05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急救效率

实施干预后,两组抢救成功进一步对比,较之1组(71.43%),2组(95.24%)较高(p<0.05),见表1。

1急救效率(n/%

例数

成功

无后遗症

转院

死亡

1组

21

15/71.43

1/4.76

3/14.29

2/9.52

2组

21

20/95.24

1/4.76

0/0.00

0/0.00

χ2

-

4.286

-

-

-

p

-

0.038

-

-

-

2.2 急救花费时间

实施干预后,急救花费详细时间比,较之1组,2组花费时间(接诊平均时间、抢救平均时间、清醒平均时间)较短(p<0.05),见表2。

2急救花费时间(x±s

例数

接诊平均时间(min)

抢救平均时间(min)

清醒平均时间(min)

1组

21

24.14±4.28

56.48±4.52

89.36±5.64

2组

21

19.54±4.51

53.59±4.81

85.45±5.91

χ2

-

3.390

2.006

2.193

p

-

0.001

0.026

0.017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起病较急,发病快,且死亡率高,该病治疗时一旦延误,错过最佳抢救时间,缺血发作,几分钟至数小时内便会迅速产生不可逆脑损害,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危及生命。本次研究中急诊护理流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完善急诊护理操作,使其秩序化,为该疾病患者赢得充足的急救时间,提供一站式救治服务[2-3]。常规护理缺乏对任务的具体分布,秩序紊乱,易消耗最佳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效率。急诊护理流程主要以快、狠、准为目标,合理分工,明确每位医护人员的任务,使得抢救流程更条理化,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率,促进患者日常生活的快速恢复,尽最大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降低死亡率,促进快速清醒,早日康复[4-5]

总而言之,急诊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较之常规护理流程,急诊护理流程更具有优势,可缩短接诊时间,为患者赢得充足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值得应用,进一步发挥该护理流程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美艳, 李仕敏.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医学研究, 2020, 002(002):63-63.

[2]曹美芹.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6):33-35.

[3]曹立萍.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15):255-256.

[4]刘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018(011):188-189.

[5]王素芹. 浅析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5, 021(02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