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维护风险管理预防肿瘤内科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导管维护风险管理预防肿瘤内科患者 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

韩楠 杨阳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04

摘要:目的探讨导管风险维护管理对预防肿瘤内科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共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即对PICC术后常见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发生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晚,且研究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均<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导管维护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利于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导管维护;风险管理;预防;肿瘤内科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效果分析

引言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PICC是化疗和静脉输液的有效通路,在肿瘤患者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PICC给药,可使药物浓度及液体渗透压迅速降低,尤其适合需长期治疗的患者,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现阶段的肿瘤治疗过程中逐渐成为主流方式,具有便捷、安全、成功率有所保障的特征。另外,置管患者不受年龄、疾病种类的限制,可以保持长期稳定的输液,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后续的护理实践过程中,需要加强PICC置管的信息渠道和宣传教育,帮助患者展开决策和维护规划。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恢复,也应该注重对于类似患者的护理工作与导管维护,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不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这也是该次研究所开展的主要原因。随机选择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共156例患者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共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其中研究组男52例,女26例;年龄25~65岁,平均(55.23±10.36)岁;体重50.3~72.1kg,平均(69.07±12.75)kg;高中及以上43例,初中及以下35例;肝癌27例,肺癌36例,胃癌15例。对照组男55例,女23例;年龄22~65岁,平均(54.4±11.03)岁;体重49.3~85.2kg,平均(70.13±13.03)kg;高中及以上38例,初中及以下40例;肝癌29例,肺癌35例,胃癌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原发病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所使用的导管等材料均相同。对照组患者行PICC常规护理,予以口头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并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经常通风,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指导,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机械性静脉炎护理早期干预措施,具体操作如下:PICC置管后静脉炎由化学性损伤和机械性损伤引起,此患者为头静脉置管,头静脉走形先粗后细,进入无名静脉时角度较小,高低起伏,导管易返折,且老年患者由于机体老化,存在静脉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等特点。某日脉冲式冲管时患者主诉导管末端位置疼痛明显,但缓慢静推盐水和输液时患者无疼痛感觉。行床旁超声检查,结果提示置管静脉管壁不厚,血管腔内径正常,置管静脉管腔内血流通畅,无血栓发生;行床旁胸片检查,结果提示导管尖端反折至左锁骨下静脉走形区内,位置较浅,患者导管异位至腋静脉,导致静脉炎。及时给予处理:1)导管末端处皮肤表面贴爱立敷敷料;2)每日测量臂围,观察置管侧上臂臂围的变化及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上报。3)如果发生了机械性的静脉炎,可以热敷肿胀部位、抬高患肢及局部用药等。分析发生静脉炎的原因:①导管异位至腋静脉,腋静脉管径细、血流慢,容易受药物刺激导致静脉炎;②患者输液量大,且所输液体中含有高浓度、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内膜产生刺激;③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5f9a5ee5dd921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5)。见表1。

5f9a5ee5dd921_html_3517aec4536de443.png

2.2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见表2。

5f9a5ee5dd921_html_a80b8cb20253e029.png

2.3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干预3个月后,差异显著(P均<0.05)。见表3。

5f9a5ee5dd921_html_c59dbba8d0972e98.png

3讨论

首先是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放置PICC,其次就是对于放置患者而言,是否需要采取辅助设备、什么地方进行穿刺等内容,都应该经过评估来了解最佳治疗、护理方案,以此帮助患者建立个性化的规划工作。但是在目前的临床实践操作中,置管的评估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评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其他环节。然而其作用已经非常显著,在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过程中,也有包含静脉评估相关的内容出现。在后续的护理实践过程中,需要加强PICC置管的信息渠道和宣传教育,帮助患者展开决策和维护规划。具体来看,应该结合相关的临床情景和患者意愿,使用最适合患者的临床实践方案,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也可以增加样本量,全面反映临床过程中的资料信息。对于患者的随访工作,也可以对一些放弃置管的患者展开,了解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PICC导管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通道,而通过置管后的优化护理可以保障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并提升PICC导管的使用价值,改善置管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达到预期使用目的。

参考文献

[1]岳晶晶.导管维护风险管理预防肿瘤内科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J].西藏医药,2019,40(05):31-32.

[2]栾顺莲.导管维护风险管理预防肿瘤内科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D].山东大学,2019.

[3]崔立文.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232+235.

[4]张淑香.导管维护风险管理预防肿瘤内科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5]李惠玉.1例化疗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15(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