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高温高压压力容器在能源、化工、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变得日益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这些容器在高温高压环境中面临的材料问题,包括耐高温性不足、耐高压性能不足、耐腐蚀性差,以及材料加工与成本问题,并提出了明确的改进对策。文章比较了多种材料的性能,推荐了适用于高温高压环境的最优材料,并探讨了现代材料科技在优化这些容器设计与应用方面的作用。

  • 标签: 高温高压 压力容器 材料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对脊柱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12月,研究对象脊柱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骨肿瘤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传统 保守治疗 方法 脊柱转移性骨肿瘤 治疗效果 比较探析
  • 简介:摘要:GPS技术也就被称之为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于地球整体空间进行定位,同时能够为整个测绘工作提供保障。通过使用三维定位系统可以将速度、时间等各方面信息数据传输给全世界GPS使用者。通过使用GPS系统进行工程测量能够提高工程测量精准性和科学性,相关工作人员一般都会将接收装置安装在固定位置之上,然后将其和GPS卫星相互结合在一起,进而对于特定时间段的位置、距离实时测量。

  • 标签: 工程测绘 GPS测绘技术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膜侧向牵张术治疗糖尿病足和脉管炎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采用胫骨骨膜侧向牵张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0例(12足)患者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44~78岁,平均66岁;左足7例,右足5例;评价术后足部毛细血管充盈和创面恢复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足部皮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足末梢血氧饱和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CTA观察双下肢血管情况。结果:术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良性肿瘤剥除术患者围术期院感及术后康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良性肿瘤剥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2)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n=43)实施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比两组围术期院感发生率及术后康复时间。结果观察组院感发生率为2.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7/42)(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10 min、手术开始后10 min、0.5 h、1 h及手术完成时各时点的手术室菌落总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升高率、白细胞升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拆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能够有效降低良性肿瘤剥除术患者围术期院感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 标签: 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 良性肿瘤剥除术 院感 康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风险维护管理对预防肿瘤内科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共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即对PICC术后常见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发生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晚,且研究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均<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导管维护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利于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导管维护 风险管理 预防 肿瘤内科患者 PICC机械性静脉炎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2+-CaMKⅡ-CREB)信号通路在U50488H减轻CPB致大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50~4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S组)、CPB组(C组)、CPB+κ受体激动剂U50488H组(U组)和CPB+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U50488H组(K组)。S组仅进行动静脉穿刺置管,其余各组建立无血预充心脏不停跳CPB模型。U组CPB前30 min时静脉注射U50488H 1.5 mg/kg;K组CPB前60 min时侧脑室注射10 μmol/L KN93 5 μl,CPB前30 min时静脉注射U50488H 1.5 mg/kg。术后第3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认知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CaMKⅡ(p-CaMKⅡ)、磷酸化CREB (p-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CaMKⅡ、CREB、BDN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C组、U组和K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p-CaMKⅡ、p-CREB、CaMKⅡmRNA、CREB mRNA、BDNF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与C组比较,U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p-CaMKⅡ、p-CREB、CaMKⅡmRNA、CREB mRNA、BDNF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K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U组比较,K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p-CaMKⅡ、p-CREB、CaMKⅡmRNA、CREB mRNA、BDNF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U50488H减轻CPB致大鼠PND的机制与激活Ca2+-CaMKⅡ-CREB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Ca通道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型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 受体,阿片样,κ 心肺转流术 神经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陶瓷棒结合富血小板血浆( PRP )自体骨植入微创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应用。 方法 : 入选 70 例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患者,随机双盲导入,各 35 例,观察组给予 陶瓷棒结合富血小板血浆( PRP )自体骨植入微创治疗 、对照组给予 常规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 结果 :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7.14 % 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 。 结论 :通过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实施陶瓷棒结合富血小板血浆( PRP )自体骨植入微创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陶瓷棒 富血小板血浆( PRP ) 微孔陶瓷颗粒 自体骨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 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 方法: 随机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 10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 50例患者实施常规椎体间融合术治疗, 观察组 50例患者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 分析 VAS评分、 ODI评分、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 VAS评分、 O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 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较对照组低,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 P< 0.05。结论: 对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多裂肌间隙入路 微创 经椎间 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治疗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混凝土在现代土建工程之中可以被多次应用,在建筑的土建环节以及主体结构施工环节之中,施工人员可以应用混凝土材料来提升建筑的局部强度,在与混凝土相关的建筑工程之中,施工人员需要通过浇筑的方式来达到充分利用混凝土材料的工作目的。随着可用的混凝土种类增加,施工人员可以选用的混凝土浇筑方法也被增加,面对不同的工程施工情况以及材料特点,施工人员对常规的浇筑方法稍加调整,以此来提升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可行性。

  • 标签: 建筑工程 混凝土工程 浇筑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