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多种运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5
/ 2

音乐欣赏活动 中的多种 运用策略

周晓莉

四川省 武胜县东方红幼儿园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对于孩子们来说,音乐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艺术,而音乐欣赏不仅可以使儿童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表现力等品质。音乐美的敏感性,是使幼儿得以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中的一部分,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手段。
音乐欣赏历来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最难的一个环节,这种"难"主要表现在儿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往往处于"无事可干"或"有事想干而不知如何干"的境地。以往,有很多幼儿教师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时都是请幼儿反复听,至于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何种反应才是教师所期待的,均是无法把握、操纵的。所以听音乐时,幼儿只会摇头晃脑,高兴高兴而已。很多教师在没有给幼儿提供任何欣赏线索的情况下,就提问:"你觉得这音乐怎么样?"、"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或者提出要求:"你觉得音乐讲了一件什么事,就做什么动作。"等等,结果是幼儿漫无边际地猜想一番。而当幼儿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教师就会认为幼儿无音乐细胞,或者认为音乐太难,不适于幼儿欣赏。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让幼儿从小接触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与真正的音乐精品展开"对话",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音乐欣赏不同于其他音乐活动,如何使幼儿由消极的旁听转为积极的参与呢?目前,一种新的音乐欣赏教学思路――多通道参与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所接受。然而,我们在 相关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老师尝试在教学中将美术与音乐结合、舞蹈与音乐结合进行艺术活动设计,但是由于对多通道参与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缺乏深入理解,在实践过程中经常表现出过于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幼儿的审美提样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往往出现教学气氛热烈但是教学效果不深入而不尽人意的情况。因此,怎样有效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其对于幼儿音乐欣赏教育的价值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虚心学习,大胆探索,探索多通道参与教学模式中引发的运用策略。
  一、在情境中引发  
  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幼儿对音乐的体验,教师首先通过创设与音乐意境相一致的情境,唤起幼儿的审美注意与审美期待,激发幼儿产生主动体验的欲望;然后使幼儿心灵主体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最后运用音乐或非音乐的手段自由地、合理地表达个人与众不同的音乐体验,使得审美体验得以回味与反思与升华。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能引导幼儿主动体验音乐的美好形象与意境,孩子们能主动倾听音乐,大胆展开想像,并对音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以音乐欣赏《森林音乐会》为例说明: 
  (1)教师创设森林的意境,"森林里的女王要举行一场音乐会,请了很多小动物,它们都有谁呢?咱们来听一听就知道了!"。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自由通过身体动作表现自己的对音乐的想像。 
  (3)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音乐的探索和发现(音乐成为背景)。 
  (4)请部分幼儿向所有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发现(用语言或动作方式),小朋友们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 
  (5)幼儿与教师边听音乐边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美工区、舞蹈区、故事区、器乐区)。
  二、在动画中引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讨的内在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手段的新颖多样是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的条件。多媒体以幼儿最喜爱的动画方式,创设趣味盎然的情景,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示色彩鲜艳的画面,播放动听悦耳的音乐,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激起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音乐欣赏活动《百鸟朝凤》为例, 
  (1) 教师与幼儿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讨论音乐的情绪:听了这个音乐心情怎么样?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接下来请幼儿欣赏唢呐独奏的《百鸟朝凤》然后问:视频里的阿姨是怎么吹唢呐的?我们也来模仿吹唢呐吧。利用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音乐,认识唢呐,了解了唢呐的音色特点。
  (2) "这个的音乐除了在这里听到,你们还在哪里听到过嘛?"出示古时候结婚坐花轿的动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动画人物及其动作,鼓励幼儿创编抬花轿,坐花轿等表演动作。有了动画的引领经验,幼儿创编坐花轿的舞蹈动作的能力就大大的 增强了。
  (3) 表演游戏:抬花轿。感受音乐表演的快乐。鼓励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游戏,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三、在图谱中引发
  图谱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辅助教学工具,它是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一种材料,它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直观的再现于幼儿面前,实现音画沟通,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特点的理解。如在中班《喜洋洋》活动中,运用了教师随音乐旋律画图,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乐曲ABA结构。(1)"今天老师会在好听的音乐声中包饺子,这样包的饺子是又香又还吃"。然后请幼儿听音乐,教师画图谱。(2) 师展示画的图谱:"看一看,这首音乐有几段?""你们发现哪两段的音乐是一样的?"这一环节利用图谱的方式,借助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让幼儿了解了音乐的ABA结构,较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重点。 


  四、在游戏中引发
  游戏是幼儿特殊形式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热衷于追求游戏过程中的快乐,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心灵需要。在幼儿教育中运用音乐,不单单是得到美的体会,更是孩子们在智力、身体、个性、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获得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猫和老鼠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形象,贴近幼儿生活,易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在音乐欣赏《拨弦》活动中,教师设计了"猫和老鼠"的故事情境,使音乐和故事较好地匹配起来。孩子们在活动中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境中,愉快的扮演着老鼠进行游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准确的感受了音乐,在活动中很自由,很快乐。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潜在的教育价值,及其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特点和表现,把握幼儿的兴趣、需要,形成对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价值的准确判断,归纳、梳理、总结教师对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进一步实现教育的整合,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