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4
/ 2

浅谈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中的应用

刘广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2

[摘 要]行为导向教学法从开始引入我国到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已有许多年,但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机械基础课上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机械基础课;铰链四杆机构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20世纪80年代初由德国引入的职教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并达到学习目标,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与中心,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学到职业必需的知识、技能。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当下社会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专业能力,即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即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社会能力,即与工作中的相关个体进行交流、合作与沟通的能力。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劳动者,而行为导向型教学法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将传授专业、方法和社会技能作为重要内容和培养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组合而成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众多教育专家强调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指的是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教学角色定位成“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提升教学互动的频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为适合生产实际的技能。教师也应当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获得专业知识,夯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基础,扩展实践经验空间,进而能够不断成长为具有综合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的指导思想

以行为为导向的教学具有引导和帮助学生的重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学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整合。课堂教学的疏导阶段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感受。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良好的教学方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设计学生能够有效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细化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由浅入深、化繁为简、由抽象变直观等方法开展教学,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的陌生感,营造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随着教学进程的开展,学生会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和疑问,进而向教师阐述学习进程中的困惑。在此期间,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交流、讨论和共同学习,及时给予引导和解惑。在进行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形式,不能局限在单一的问题解答中,要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求知,在行动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本文以机械基础课中的铰链四杆机构演化一节为例,介绍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本课的学习领域为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其行为能力目标为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方法和演化类型;其专业能力目标为能用铰链四杆机构的几种演化形式来指导实践;其方法能力目标为在完成教师设定的学习任务中,学生自身的问题整合、分析、处理能力也会逐渐提升,从而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其社会能力目标为在学习中应当重视与同学之间的协同配合,提升自身的交往能力与水平。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专业目标导向和学习任务的设计。专业目标导向指的是能够根据当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设计层层推进的教学机制,将相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单独的阶段性目标,继而能够在相对简单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最终的教学要求。因此,本次教学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与特点,将目标导向细化为五个层次的内容,并设计了五个相对应的学习任务。

第二,学习指导和分组职业活动的设计。教师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机会参与教师举办的教学活动。在此期间,教师要对学生开展充分的引导和帮助,给予学生学习技能、实践思路等方向的帮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形式和学习习惯,逐渐将教师给予的学习引导转变成为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方式。本课的学习指导内容主要是向学生说明曲柄滑块机构的形成、曲柄滑块机构如何演化成导杆机构,导杆机构又是怎样演化成其他形式的及各机构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具、模型、挂图等辅助手段阐述以上知识点。

首先,教师根据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的存在条件,组装曲柄摇杆机构,并找学生代表叙述其运动特点,同时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并相互交流,提示学生根据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的形成条件,举一反三,得出在固定不同的构件时曲柄摇杆机构的不同运动特性。最后,师生共同观看多媒体中展示的整个演化过程,得出其他几种演化形式。这样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教学将复杂变简单、将抽象变直观。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农村家庭用的手摇抽水机,讲解移动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利用自卸翻斗车自卸货物原理,讲解曲柄摇块机构;利用缝纫机的踏板机构,讲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课堂学习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创建机会,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社会实践基础。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组装情况指派小组代表演示作品,总结出铰链四杆机构的五种演化形式。接着,教师进行多媒体展示,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每种类型的运动特点。可见,学生在完成第一个小目标任务时就能清楚演化的全过程,从而完成第二、三等各个目标任务,使得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成功地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当所有任务全部完成时,学生也就掌握了所有的知识点。

实践证明,使用行为导向教学形式能够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布置完实践任务之后,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研究和实践的时间,不要限定学生的问题解决形式、解决思路。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还能够实现知识利用方向上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也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为学生今后在职业岗位上从事专业工作打下

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士亮,王晓望.行为导向论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5(12).

[2]马福军.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3]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