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教育对国内各民族团结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4
/ 2

国语教育对国内各民族团结的价值研究

努热曼姑丽•阿布都热合曼

(喀什大学教科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本文着眼于国语教育事业,尝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探究这一事业发展背后的深刻而重大的价值,我们认为国语教育的推行对于国内各民族团结发挥不可忽视的影响,社会和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国语教育的发展,坚持向不同民族传播最主流、最全面、最完整的科学、文化体系,并且基于国语的全面普及,全面提升各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国语教育;汉语;民族团结;价值探究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并存的国家,56个民族拥有着多元的文化。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如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这一民族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可以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在不同民族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汉语作为中国主流文化语言,是中国族际语言(国语)的必然选择,开展国语教育,不仅仅有利于全中国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其中蕴含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此外,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国语教育本身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只有学好国语,才能稳步促进各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提升,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深度融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体系中去,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对于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长远意义。

一、国语教育是国内各民族筑牢“国家一体”意识的政治需要

首先,国语教育的推进有利于增强不同民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意识,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曾经指出:“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所以在我们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国语作为不同民族之间、不同语言之间的最大“语言公约数”,是有效地促进各民族进行深入地沟通交流的媒介,语言的教育将对于各民族形成共同的社会主义祖国观、价值观发挥基础性的功能,也只有不同民族的公众都增强“五个认同”观念,才能消除民族的狭隘思想,推动各民族文化在整体之上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伟大格局。文化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融通不同的语言,沟通不同的文化,才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稳定和民族团结。

二、国语教育是促进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们认为,当前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主要体现之一就是个别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与内地沿海发达等地区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基于这一情况,我们认为推进国语教育有利于促进不同少数地区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国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先决条件,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区,比如新疆、西藏等地,除了当地本身的历史和自然条件因素之外,当地语言的类别诸多、语言生态复杂有很大的关系,虽然我国很早以前就开始推行通用语言,但是当地的汉语流行程度仍然较低,相应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较低。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社会,可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前进、经济发展的的重大因素,实现地区本身的现代化必须大力培养高水平人才,发展科学技术,而汉语作为学习文化、掌握科技的媒介工具,承载着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职责。所以国语教育的推行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提高自己的文化科技素质,日益适应现代时代发展的需求,加速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第二,国语教育的推行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过去的发展实践之中,我们已经有了如下共识:优先发展国语教育事业,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所以,少数民族作为落后地区加快发展步伐,首先就要加快自身的语言教育的脚步,努力与全国人民同步建成全面小康,这是因为进行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中,国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三、国语教育是促进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和汉文化发展的基本需要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复杂,两者相互依赖,彼此影响,相辅相成。语言的教育既不能脱离了文化的大背景,否则在教授的过程之中就会显得枯燥乏味。不同的民族聚集区虽然自古以来都一直受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但是因为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信仰差异、时间变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拥有自己的文化、文字。虽然汉文化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传播到不同的地区,但是仍旧局限在当地的上层社会流传,在民间并没有形成一种文化优势和主流。直到解放以后,我国不断提倡推行“双语”教育,汉语作为国语才开始在各个边远地区之中普及,直到2020年,我国确定了坚持在各民族、各地区、各学校全面实行国语教育(同时加授母语文课)的明确目标。结合现实的原因,我们知道这一目标的实现仍然需要时间,因为历史的欠账等,在各个少数民族的成年人群之中,能熟练掌握国语的比例仍然普遍偏低,在总体上呈现着农村低于城市的分布特点。

四、大力推进国语教育努力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结合上文可知,推进国语教育对于国家的团结统一和稳步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全力推进国语教育,首先,仍旧贯彻从娃娃抓起的国民教育政策,在不同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全面推行中小学国语教育。比如,我国在2010年就已经下发《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这一举措可以被其他地区所借鉴。其次,推进国语教育,还应该考虑国语师资的问题,政府应该不断加强汉语系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民语系存量教师培训工作。政府的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自己地区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引才”等发展规划,坚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面向全社会、东西部各个地域全面地招贤纳才,大规模吸引优秀教育人才到本地从事教育工作,并且持续不断地支持师资本身的培养和进步,逐渐培养一支合格的国语教师队伍。最后,尝试构筑嵌入式社会结构。一门语言的学习可以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之中,学习国语,对于学习的人来说,语言环境是重要因素,所以,为了促进国语的普及,可以尝试建立一个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嵌入式社会结构,也即实行不同村庄、小区、楼宇、新村按一定民族比例嵌入居住,促进形成各民族混居的状态,由此,通过不同族群的混居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

总而言之,国语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也对我国的安定和团结产生巨大的影响,国语不仅是不同民族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不断增强民族情感的纽带,促进民族团结的桥梁,我们要聚焦国语教育本身,深入挖掘国语教育的发展背后的深刻价值,不断着眼于这一伟大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涵.凝聚与适应: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的创新——基于对河南省C大学“石榴树”工程的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22-29.

[2]吕小平.民族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魅力中国,2019,(27):160-161.

[3]牟修新.对新疆地区成年少数民族公民进行国语教育的思考[J].教育界,2019,(11):23-24.

[4]岳强.当代俄罗斯语言教育政策概况[J].西伯利亚研究,2017,44(5):51-55.

[5]刘进才.国语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J].人文杂志,2010,(4):89-95.

[6]崔明海."国语"如何统一——近代国语运动中的国语和方言观[J].江淮论坛,2009,(1):17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