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0
/ 2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陈国鹏

湖北省监利市柘木乡石桥初级中学 433331

摘要:初中是学生品德建设的重要时期,而此时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叛逆心理逐渐显露,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领导者以及班级组织者的重任,对学生开展关键性德育教学,从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本文针对当前初中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索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重点。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析

传统的德育教学更注重理论式的说,往往老师按照教学标准进行思想内容宣讲即可,但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初中所接触的事物更加多元化,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广泛,而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而一些不良思想很容易侵蚀学生,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教育负担更加重要,也需要班主任深入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成长规律,不断的创新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育指导,并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细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德育教学流于表面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都采用应试教育形式,因此传统教育理念对当代的教师也有一定影响,很多班主任认为学生教育最主要是看重教学成绩,而忽略了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德育教学往往流于表面,教师只是抽出部分时间进行理论性的说教,没有针对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化、合理化的探究,缺乏科学教育对策,因此总体上“形势大于实质”、 “内容大于效果”。

(二)德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初中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一环,承接小学、链接高中,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我国的总体德育体系还不够完备,德育工作的开展也较为零散,虽然德育教育也作为班级管理的组成部分,但是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一般只会针对个别同学的出格行为进行批评教育以及指正,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德育教育目标和德育教育框架,同时初中德育教学也缺乏完整性和合理性,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1]

(三)德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初中不同于小学,学校和老师有了一定的升学压力,同时学生的成绩也是教师的评价重点之一,因此很多老师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针对德育进行深入研究,一般只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古板、机械化,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也无法达到想要的德育教学效果。

二、初中生的德育教学特点

初中生的心智和行为都不够成熟,他们喜欢探索世界、了解世界,但是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初中生无法分辨各种信息的优劣,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同时初中生也处于青春期阶段,有的时候过于死板的教学方式,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因此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让初中生感觉自己被尊重、被理解,同时也愿意模仿或学习老师的言行,因此班主任需要为学生建立一个模范榜样,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在循序渐进的教育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准。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策略探析

(一)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强调“以人为本”理念

当前的教育模式更强调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老师不能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也要杜绝传统的教学思想,并站在与学生同一水平线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注重学生的意见与建议。班级更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作为家长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有一定的管理感和参与感,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赋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和决定权。例如,在班级干部选定过程中可以采用民主制,而不是老师亲自指定,并设定一段时间的试用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考察后进行投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后期的德育教学具有铺垫性作用[2]

(二)注重教育融合情感,提高德育教学的时效性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想,因此老师不能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过多干预,而是要注重自身的引导性,因此就要求老师对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为学生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深入的了解可以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起桥梁,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也会更加顺畅。这个阶段的初中生去了一定自尊心,因此老师在言语和举止间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面对学生犯错等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情感融入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此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3]

(三)树立集体意识,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家庭背景,因此显现出来的个性也千姿百态,老师在德育教学方面不能将学生“一视同仁”,而是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同时也要强调学生的班集体意识,注重团队配合。无论在学习或课外活动方面,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班级的课堂秩序不允许破坏,班级的集体活动需要全力以赴,这些都是集体荣誉感、集体意识的外在表现,老师要在日常的德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让大家意识到班级是一个整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班级为重,以此不断强化班级凝聚力,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教学的效率。

(四)重视思想渗透,为学生树立自身的榜样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因此采用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老师要尽量摆脱理论式的说教形式,注重潜移默化的教学引导,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提高学生的自身道德修养。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性格可塑性及模仿性,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关注,例如在校园中老师随手捡起垃圾放在垃圾箱中,也可以对学生引起情感共鸣,这样就可以为环保意识教学提供自身的榜样力量。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初中生教育要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不仅要针对学生的成绩深入分析,同时也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并秉承理解、尊重、信任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借助自身的榜样,帮助呵护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路径,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凤花.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建探析[J].考试周刊,2020(73):167-168.

[2]周俐.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读与写,2020,17(27):265-266.

[3]付翠宁.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探究[J].读与写,2020,17(2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