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自我定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浅析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自我定位

林明建

福建省仙游县园庄中学 351255

摘要: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改也逐步普及开来,在课程新课标的改革普及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对于音乐老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的定位角色,接受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维,不断的总结新课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模式。老师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淡化“知识的输出”,注重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了解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而作为教师,既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学习者也要做参与者,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课程学习,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学科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教学;教师;自我定位

引言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认识到提高音乐对于学生的吸引力的重要性,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上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吸收到的音乐知识和学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在音乐教学中的角色位置,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要实时的调整自己的音乐课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够使音乐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在新课标教育改革下音乐教师应该怎样进行自我角色的定位和转变?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自我定位

从我国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看到新课标已经明确地指出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习惯的培养,提倡启发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教师不仅仅是音乐课堂的活动的策划者,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课程上都是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学既不是师生之间的做戏表演,也不是教师的单纯的传输知识输出,更不是师尊生卑的等级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双方都处于平等教学关系,双方之间进行课堂互动应该是融洽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抓住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和兴趣是重要的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之下,老师一定要积极的进行角色定位和职能转变,不断抛弃传统的不符合实际的音乐教学理念,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1]

当前的音乐课程教学中,由于学校教育与音乐学科的特性,使得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基本上都处于边缘地带。因此,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态度是为较松散的,对于音乐课大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通过笔者进行相关的数据调查和收集中不难发现,从学校到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视并没有很好地从理论上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究其因,抛开环境、设备等客观因素,当前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较为落后,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诱因之一。这些都是亟待更新和调整的。因此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音乐课程教学方式,调整音乐教学策略。更加重视对于学生的音乐课程兴趣与学生与音乐之间感情的培养,让学生重视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坚持以学生作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2]

二、教学实践中教师自我定位

(一)从“指挥者”转变为“引路人”

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在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出音乐学科自身独具特色的感情艺术效果,以情动人,以美动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美好和惬意。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和学习中领略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与音乐的情感。老师要引导学生逐步体验音乐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抒发表达,“师尊生卑”转变为“平等交流”

从音乐课程的本质来讲,他本就是一种美育课程,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课程最大的教学特点,就是通过其自身所具有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教师的定位角色失败,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课程的效果。音乐教师要转变过去“师尊生卑”的教学观念,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作为音乐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情感的培养者和开发者,以及音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教学隔阂,还能不断加深学生与音乐的情感联系,提高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最后音乐教师要注意音乐教学过程中,减少批评,多些鼓励;减少传输,多些探索;减少命令,多些交流;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气活力,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和生活之美[3]

(三)注重对学生感受力的培养,重视实践

作为一门美育课程的音乐,同时也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课程。音乐教学从实际来讲是一种音乐实践活动,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演,歌曲演唱,音乐聆听以及综合性的音乐演出等。组织学生进入音乐剧场欣赏乐剧,领略音乐情感,参加音乐实际活动。由于音乐是极具抒发性和艺术性的,所以老师要利用音乐课时的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听到悲情音乐,学生要能够体验到音乐创作中主人公的生活情境和时代背景;听到激情的音乐,学生要和音乐创作者“对话”,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树立自信心,敢于尝试,更敢于创造。这样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发挥了音乐课程的独特性优点,端正了学生的人生态度。

三、结束语

新课改的教育发展改革,都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转变关注点,从音乐知识的传输转变到学生成长发展上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不断转变音乐教学方式,以及老师不断转变教学角色,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音乐课程的教学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学习者和技能学习者,不断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塑造健康正常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田晓. 高职院校道路运输管理专业《道路交通行政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 轻工科技, 2019, 35(02):166-167.

[2]于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舞蹈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 卷宗, 2018, 000(011):167.

[3]吴秀平.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J]. 北方音乐, 2020, 000(007):199,203.

[4]叶媚.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J]. 戏剧之家, 2018, No.269(05):19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