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护士分层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颜淑红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100080

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者50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医院将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手段,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医院将采取护士分层管理手段。在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需要调查统计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最后再对这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数据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分层管理技术应用于产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鉴于此,该项技术应当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得到广泛推行。

关键词:护士分层管理;妇产科;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国内卫生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产科作为医院的主要科室,收治的患者病情比较复杂,这就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护理管理措施是患者坚实的保障,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院应当不断创新护理管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让患者能够更快痊愈。而在产科护理过程中运用护士分层管理技术能够使得各项护理工作能够高效准确的完成,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该项技术的运用还能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了产科护理质量。本研究将以1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研究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3-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9±4.5)岁。包含经产妇14例,初产妇36例,患者的孕期在24-40周之间,平均孕期为(35.9±4.4)周。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22-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1±4.2)岁。包含经产妇15例,初产妇35例,患者的孕期在24-41周之间,患者的平均孕期为(36.4±4.5)周。通过对这两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平均孕期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医院将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方式开展各项护理工作。而对于实验组患者,医院将采取护士分层管理进行产科护理,管理方式如下:

1.2.1明确护士的层级和职责 为了规范产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医院应当要根据护士的技能水平对她们进行分层,并将其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之上。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护士的工作只能,而且还能使得医院的人员管理体系更加标准,有利于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医院可以依照N0-N4的分级原则将护理人员分为五个层级。首先是N0级,处于这个层级的护士是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或已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但在试工期3个月内,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辅助护理,她们还需要接受来自上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其次是N1级,处于这个层级护理人员是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满三个月试工期,工作不满意一年,其主要任务是为掌握一般的护理常规、病情观察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本岗位工作职责。再次是N2级,处于这个层级护理人员工作一年至三年的护士,能独立完成本岗工作职责。基本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和产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还有是N3级,这个层级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能独立完成本岗位工作职责,并具有带教进修生、实习生的能力。不仅如此,她们还需要熟练掌握产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病情观察、特殊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产科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等。能较熟练配合医生并能指导下级护士进行抢救处理。N4级有较强的协调和管理能力;能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并做好妥善处理;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各项指标的质控管理。

1.2.2对各层级护理工作进行培训 要想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首要目的是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对此,医院应当针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制定合适的培训方法,不断向她们灌输新的护理理念,提升她们的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才能更加出色的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护理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升。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医院可以采取“一对一,上对下”的培训方法,即让更高层级的护理人员去培训和指导底层级的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两个层级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都能得到提升,达到了更好的培训效果。

1.2.3制定考核标准 医院要定期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对她们进行调配。如果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比较优秀,医院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升级,让她们成为更高级别的护理人员,并将其安排在更加关键的岗位之上。如果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较差,就可以考虑将其向下调整。

1.3观察指标 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A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材料[n(%)]表示,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仅有1例输液渗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共有6例,包括1例锐器伤,1例用药错误,1例跌倒,2例输液渗漏,1例不良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收治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如果只是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取得的护理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并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此外,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也不够规范,缺少对护理人员的合理调配,这就使得许多低层级的护理人员参与到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由于他们本身的技能水平和护理经验非常有限,所有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导致护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这样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而采用护士分层管理的方式开展护理工作能够实现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合理调配,为她们提供了一个最合适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她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管理方式更加契合新时代妇产科护理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妇产科的管理水平,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鉴于此,该项管理技术应当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爱平,王六平,胡润珍.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1487-1489.

[2]郝冬梅.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8):109-110.

作者简介:颜淑红(1979年7月)女;民族:汉族;籍贯:吉林省敦化市;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职称:护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