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浅谈农村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徐院生 丁永静

安徽省怀宁县金拱镇中心学校

摘要:书法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书法教育对农村学生来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书法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更是较少尝试。笔者将立足于农村小学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欣赏、聆听、临摹、评价与鉴赏、联想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 书法教学 审美教育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对小学书法教育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书法练习提高学生们的书写水平,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因而,在有限的书法课堂上进行审美教育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农村地区较少开设书法课程教学,对于书法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存在的问题有:(1)学校层面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书法专业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因素令农村小学书法课形同虚设。(2)农村家长认识不足。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不愿孩子将时间浪费在需要长期坚持的书法练习上。(3)农村学生书法兴趣不浓。由于缺乏书法环境的熏陶,没有良好的软笔书法学习环境,加上网络、手机、媒体等现代信息的干扰,学生们不愿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枯燥的书法练习中。

指导农村孩子在书法教学中感受美、领悟美、探究美,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

无疑将会让孩子们发现到更美的世界,让他们终身受益。对于书法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索。

  1. 欣赏书法作品,用眼睛感受美

农村小学学生平时缺乏机会参与各种展览活动。因此农村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手段,尽量拓宽农村孩子的视野,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走进书法,仔细观察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作品的形美与神美,体会中国汉字的魅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欣赏书法作品:一是感受书法的点画线条美。书法是由基本笔画构成,在欣赏书法作品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领悟点画的粗细、曲直、刚柔,线条的徐疾、轻重、顿挫。领悟点画线条的多变及书法形式的多样。感受书法点画线条的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二是感受书法的空间结构美。如果把汉字比作一座房屋,笔画就像房屋的构件,构建起虚实相间的结构关系。在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领悟汉字空间结构的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等方面的形态美。三是感受书法的神采意蕴美。在欣赏书法作品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领悟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布局形态,感受书法作品的意蕴美。

  1. 构建模式课堂,用心领悟美

1.通过人文历史故事导入

教师在教授书法之前,可以向学生们讲述古今书法名家刻苦练习的故事,如怀素芭蕉练字,王羲之砚池洗笔,王献之十八缸水等,教导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还可以展示古今名家书法作品并向学生们介绍书法作品背后的故事,如从《祭侄稿》中可以了解到颜真卿的悲愤之情,从《奉对帖》中可以了解到王献之的悔恨之情,从《兰亭十三跋》里了解到赵孟頫对王羲之的敬仰之情等,让学生们体会到书法家的笔画线条实际书写着书法家们的情感;也可以通过编辑有趣的故事讲解某一个汉字的最初定义及其演变历史,体会汉字的内涵。无论是书法故事还是“文以载道、书以载文”的书法作品本身,都承载这大量信息,学生们透过这些“人文历史”故事,感受着汉字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着他们的精神内涵,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汉字的文化美。

2.书法理论知识的讲解

对于书法教学,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汉字的造字原理、汉字书写的演变历史、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练习书法的意义,到书写姿势、握笔姿势、基本笔法,再到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最后到每一个的讲解范写,都可以非常清晰的安排到学生们的每一节书法课中。构建书法的理论框架,让学生可以对汉字造型艺术有一种整体的把握,领悟美的内涵。

3.教师范写

在书法写字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能让学生们直接感知具体笔画的书写要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规范美观的范写,能大大激发学生们的书写热情。除了在黑板上范写,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电脑、手机投屏范写,也可以将自己的范写拍摄成微视频。教师还可以走入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单独个别的辅导,对学生的书写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三、临摹练习,用手探究美。

用眼睛欣赏和用心感悟的书法之美,最终需要通过临摹练习的方式呈现审美成果。只有通过大量的临摹练习书写,学生们才能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姿势,才能控制用笔的速度,体验用笔的速度与线条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才能体验汉字的点画线条的空间架构之美,也为自己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们通过反复临摹名家名作而培养出对美的观察力、感受力、领悟力,能够进一步理解优秀书法作品的美妙之处。反复临摹练习也是学生书写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对比、反思和改正自己的书写,可以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书体与字体及最适合自己的书写方式。临摹练习实际也是学生体验美、探究美、创造美的过程。

四、评价与鉴赏,用口辨析美

多元性评价是书法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途径之一。教师可采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作品进行口头评价、书面评价、作业评分,也可将优秀学生作品展演点评,或请学生发表对于他人作品的看法、讲解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领悟书写要领,不断领悟书法之美。随着学生们书写的不断深入,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可在课堂中提供古今名家名帖、专业碑帖,讲解书法鉴赏方面的要点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与鉴赏不同名家书法作品的不同的艺术魅力,从整体上感知和领悟书法艺术之美。

五、联想画面,用脑想象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开动大脑,联想画面,运用想象来感悟书法的艺术内涵。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点画线条结构而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静止的点画线条想象成具体的事物,帮助学生体会点画线条生动的形态美,形成美的画面,感悟书法的内涵。比如教师讲授永字八法时,可介绍“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树如万岁枯藤……”这样具有朦胧之美的比喻。也可介绍王羲之把“横”、“竖”两画分别比喻成“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这样的具有意境的比喻。然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于永字八法里基本笔画的想象与理解。

书法是汉字特有的富有美感的传统艺术,它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的学习和欣赏的过程是漫长的,这就需要教师教学的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同时教师需要树立一个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幽默睿智的美的书法教师形象,在学生欣赏、聆听、临摹的过程中,陶冶他们的心灵,获得审美体验,促进他们审美情趣的提升。